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留下红色足印 ,弘扬红军精神

发表时间: 2021-06-15 11:42  

为更好发挥革命遗址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研制了《湖南省就近就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推荐名单》。绥宁县的“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名列其中。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也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镇西河街,系绥宁老县城所在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重要军事活动的纪念地。1930年12月20日,时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委的邓小平与军长张云逸一起在此指挥了攻占绥宁县城的战斗。这是自百色起义以后,红七军连续征战扭转战局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

1930年10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率领红七军主力从广西河池出发,转战桂黔湘边境,并相继向中央苏区转移。12月中旬,为获取补给,红七军在桂北重镇长安与桂敌白崇禧部激战七昼夜,伤亡500余人。为保存实力,红七军主动撤出战斗,向湘桂边境敌军实力相当薄弱的绥宁进军。1930年12月20日,红七军4000余人进至绥宁南部的陇城、双江(两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接着,兵分两路,向绥宁县城寨市奔袭,一举攻占绥宁县城。当日,邓小平等人在县城龙家祠堂设立指挥所,指挥一部分红军进至长铺和竹舟江一带布防警戒,并带领部队主力在县城休整,筹措粮款和冬衣,计划在绥宁扩充红军,相机发展游击根据地。

红七军攻占绥宁县城,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震动。蒋介石立即委任湖南军阀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统率湘桂黔三省兵力,对红七军进行围追堵截。鉴于敌情变化,加之绥宁地处湘桂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情复杂,邓小平当机立断,迅速改变原计划,决定红七军主力提前结束休整,并于23日离开寨市,经长铺、关峡、梅口等地向武冈进军。

邓小平同志一生中七次到湖南,而第一次就是这次攻占绥宁县城后,在此休整了两天两晚。解放后,龙氏祠堂除楼门外其他建筑均被拆毁,并在原址另建市供销社职工住房。2006年,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再度发掘利用,并挂上邓小平征战绥宁纪念馆牌子。2010年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旧址还进入湖南省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60个精品景区线路。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旧址始建于宋代,系砖木结构的二层四合院,门联、浮雕精美、鳌头高耸,充分反映了湘西南苗、侗族地区的建筑特点。旧址周围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水井、明代的城墙、铁钟、风雨桥和石板街等。在指挥所旧址附近的山头上还完整地保留了一座红军哨堡、两条红军标语和四座红军战壕等遗迹遗物。旧址所在的西河街是寨市古镇保存完整的一条老街。瞻仰红色旧址的同时,可信步寨市街巷,领略古镇风情。

据清代《绥宁县志》记载:寨市三国时称诸葛城,唐代始为徽州县府,亦称飞凤徽城,宋元丰四年(1081年)改徽州为莳竹县,崇宁二年(1103年)更名为绥宁县,寨市一直为县治所在,直至1954年县城迁往今长铺镇。寨市古城历经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共计1300多年,作为县治达900多年。古镇原有城墙青石砌成,长约2公里,开有东、南、西三门,建有九庙(观音堂、孔子庙、城隍庙、关帝庙、火神庙、龙王庙、南岳庙、飞山庙、九龙观)、四祠(龙家祠、杨家祠、龚家祠、二公祠)、三会馆(长郡会馆、五宝会馆、江西会馆)、两庵(祈阳庵、磐古庵)、两阁(文昌阁、悬天阁)、钟鼓楼、八角亭、风雨桥等,还有全县最大的书院——虎溪书院,文物古迹丰富。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留下红色足印 ,弘扬红军精神

1950619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