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槐庭槐花开》创作札记

发表时间: 2021-10-28 16:21  

株洲市秋瑾故居主题歌——《槐庭槐花开》的创作过程,是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对革命先驱秋瑾的一次敬仰与追寻,更是对其革命精神的一次深刻领悟与铭记。秋瑾故居座落于株洲九郎山脚下的大冲村,秋瑾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之久,她将这里自命为“槐庭”;这不仅是她的婚房,也是孕育她革命理想的地方。秋瑾婚后虽生活富足安逸,但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当时湖南正是全国变法运动最活跃的地方,她结交了诸多革命志士,常读谭嗣同、陈天华等人的文章,革命思想从此萌芽,真正是“身在槐庭心忧天下”。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创作人员,首当其冲需要完成收集和选取素材的工作,或者说,把自己当作一名忠实的记录员。据秋瑾故居里的史料介绍,她,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小姐,却不爱红装爱武装。在那个封建王朝摇摇欲坠的年代,在那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高呼“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她,是个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奇女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秋瑾的壮志未酬和壮烈牺牲,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已经是昨天的故事。因此,如何把昨天的故事与当下的现实找到一个契合点,是尤为关键的。与我而言,同为女性的秋瑾,是一对儿女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妻子;但,她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鉴湖女侠。诚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以往,我们歌颂英雄人物的主题创作,大多采用仰视的角度,宣传他们与众不同、顶天立地的精神品质。但这一次创作,我想借用女性作者的视角,以一个平视的角度、平等的口吻让秋瑾与当代人、当代人与秋瑾进行隔空对话交流。作词的时候,我采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的写法。如,歌曲A段开头两句:“参天的国槐,是你当年亲手栽,故园的花海,美丽芬芳你的爱。”以一种言近旨远的艺术概括,既合情合理又实事求是地拉近了时空距离,捕捉到了历史和当下碰撞出的时代咏叹。

犹记得,秋瑾在牺牲之前说的话:“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秋瑾牺牲的时候仅30岁,和当下我们大多数干事创业的年轻人一样,正值花样年华。她的青春,她的生命,全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这种精神,穿透岁月的烟云,历久弥新;而我们对她的思念,历经光阴的酝酿,更臻醇厚。所以这一次的创作,我想追求的是一种能够淬炼灵魂的艺术效果,让革命基因代代相传,渗透进当代年轻人的血液,从而获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B段开头的两句承接上一段的叙事逻辑:“高高的国槐,是你昂首云天外,青青的山脉,连绵思念你还在”。在秋瑾故居的院子里,两棵槐树高耸入云,不禁让我们领悟到她给历史绘就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她给今天馈赠的伟大精神。

当然,歌词的创作不仅仅只是观念和意识的直白表述,而要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从体验到构思的整个艺术创作阶段,最终落笔为“手中之竹”。“这一去金戈铁马壮志豪迈,巾帼女侠浩气传千载”和“这一路腥风血雨生死慷慨,为国为民大义从不改”,秋瑾这般英勇壮举,又何尝不是与我们平凡生活紧紧相连的呢?于是乎,就有了副歌部分的歌词——“漫云女子不英雄,三湘四水还在把你等待”和“民族忠魂真情怀,湖湘儿女追梦美好新时代”。更为重要的是,昨日的伟大而艰辛的探索即是今天的美好现实,今天的努力进步连接着昨日的热血付出。诚然,使用所谓的创作技巧可以让这首歌曲入心上口。但,秋瑾那舍生取义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那生死与共的真实情景无须我们创造,她就在我们的记忆里,就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年一度秋风劲,三湘四水孕忠魂。《槐庭槐花开》有幸得到国家一级作曲家江晖老师的谱曲,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谢佳卿老师的演唱,使这首歌曲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形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审美张力,感动着听众,切近着时代。槐庭槐花开,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回归真实,用槐花这个意象来歌唱秋瑾,歌唱她不屈不挠、无惧黑暗的高尚品格;通过歌词里的真情实感触动更多人对秋瑾的缅怀,通过MV的实景拍摄呈现秋瑾故居的风采;于是情景之间,一曲歌罢,一次建立在屏幕上的游览也就达成。我想,这也是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的一种尝试,也是文旅融合和传播引流的一种方式吧。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秋瑾故居还将迎来络绎不绝的探访者。同时,这首主题歌也在告诉人们,曾有一位琴心剑胆的女子在这里读书习文、练拳舞剑;这里,曾走出一位心忧祖国、怀有赤诚之心的巾帼英雄……

《槐庭槐花开》创作札记

208987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