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旅事业

《桃江历史文化丛书》之 吃点坛子菜,远胜鱼肉海鲜。

发表时间: 2016-12-13 16:55  

母亲不仅饭菜做得好吃,做坛子菜在地方上也是出了名的。父亲在厨房后面隔出一间小房子,门框之内,那些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坛子摆满了四面墙根。除存放炒好的零食和熏鱼腊肉等干货的几个石灰坛子之外,都是菜坛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醋坛子,里面醋着刀豆、黄瓜、蒜头、豆角等;另一类是腌坛子,里面腌着洋姜、辣椒、萝卜、红薯叶等,菜齐四季,味分八道,自己吃不完,就慷慨相赠,一碗一碗地送给左邻右舍一起分享,赚回来不少赞誉。

醋坛子在乡下几乎家家都有,醋菜制作简单省力,是一种爽口好吃的“懒人菜”。第一道工序是先做醋水,用半升糙米在锅里炒成焦黄,倒进清水,撒进盐粒,将盐水烧得滚沸,熄火待凉后,一并倒入干净的坛子里面,坛口封上一个碟子,扣好坛盖,在坛子边沿的小槽里放满清水,起密封作用,等上半个来月,待水质发酵,飘出一股淡淡的醋味时,就将坛水和米统统倒出,滤尽米渣,把水重新归入坛子,扣好坛盖,醋水就做好了。接下来的一道工序,就是醋菜了,萝卜白菜,各喜各爱。如果你爱萝卜,就将萝卜洗净,切成厚片,用刀尖在中间划出几条裂缝,稍稍晾去水分,投入醋坛子里,过上一个昼夜,就可取食,又酸又脆,十分爽口。如果你喜欢黄瓜,就去菜园子里选取一些不大不小的摘来洗净,晾至瓜皮稍皱,就可投入坛子,一昼夜后开坛取食,又有另一番滋味。刀豆无论是炒是煮,都不好吃;只有投进坛子里面,醋水一泡,犹如脱胎换骨,味道焕然一新,取食就饭,很是开胃,算得上菜中佳品。

七月酷暑,正是抢收早稻、抢插晚秧的繁忙时节,过重的体力劳动,不仅消耗人的能量,更消费人的食物,上午不到十点,人就明显感觉有些饿了,脚也有点拖不动了。只好回到家来,盛上一碗凉好的绿豆稀饭,拿起一根备好的醋黄瓜,一口稀饭,一口黄瓜,嘴里嚼得“嘭嘭”响,十分惬意,少顷便肚饱饥消,劲也来了,一路快步,返回田里继续劳作。

侍弄腌菜坛子就要费时费力一些。“双抢”结束,天高气爽,露清霜白,正是挖红薯的季节。这时,主妇们就会赶在头里,把那些薯苗的嫩尖割下抱回家来,用清水洗净,扎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晾在竹篙上,沥去水分,取下切碎,撒上细盐,双手揉和,放进坛子里腌着,五六天后即可取食,下锅时掺入少许剁辣椒,用茶油炒熟,味道酸辣鲜嫩。要是将腌红薯叶放入火锅,与鱼同煮,鲜美无比,味觉更佳。有一种腌豆豉,制作时用黄豆煮熟,摊在竹盘里,让其发霉,上面长满了一层细细的乳白色绒毛,与细盐、姜丁、蒜泥搅合,放入坛子,过七八天取出,同蒜苗用家园清油炒熟,味道远比商场买的那种又黑又苦的干豆豉要好出许多。

洋姜是多年生植物,只要第一年种了,以后每年都会自生自长。记得读初中时,学校后面有一个垃圾堆,也许是老师收拾洋姜时把一些根须混入垃圾丢在这里了,后来便长出了许多洋姜苗,清除垃圾堆时,竟挖出了几箩筐洋姜。将洋姜洗净,一剖两开,晾成半干,混同姜丝、剁辣椒、细盐搅好,装坛腌制。因洋姜有很高的糖份,开坛取食,又酸又甜,又脆又辣,十分可口。

坛子菜,远胜鱼肉海鲜。淡淡而平凡的日子,从来不腻味,坛子菜把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都调动起来了,它承接着过去,开启着我们幸福的味蕾。

                                                                              龚立华

《桃江历史文化丛书》之 吃点坛子菜,远胜鱼肉海鲜。

103499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