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旅事业

《桃江历史文化丛书》之火焙鱼

发表时间: 2016-12-13 17:00  

柳叶绿了桃花红,青李过后枇杷黄,青蛙呱呱和唱,翠鸟精灵般的身影,从池塘这头,箭一般飞到对面的草丛,又是婆婆姥姥们放沉箪子捞“蚌边子鱼”的时节咯!

桃江方言中的沉箪子,是一种鱼网,类似于罾,只是小很多,蚌边子鱼就是小鱼。

在凤凰山的山窝子里,紧连着好几口小池塘,塘边垂柳成荫,间种着桃树。在那柔软的水草丛里,细细的“蚌边子”在池塘里穿梭跳跃。闲适的人打起了它的主意,这不,隔壁邻居曾翁妈趁着好天气,将闲置已久的“沉箪子”又派上用场了,破了的洞补块纱窗布,门旮旯里找出钩“沉箪子”的长竹篙,竹篙尾巴上的铁钩子松动了,重新用细麻绳捆得铁紧,抓一把昨夜的剩饭,再放两块鱼刺啊肉骨头来做饵,掮了长竹篙,提着这一落梭的“沉箪子”,晃悠着碎步到了塘边边上。

沉鱼的诀窍在于鱼饵,选好安放的地点。瓜篷下,水草边,蚌边子喜欢藏在里头发呆,放好了静静地等。大约个把小时,缓缓启动竹篙,沉箪子水淋淋浮出水面。哈,大大小小的“蚌边子”弹上跳下,自知成了“瓮中之鳖”,慌得不得了,收获不小呢,路边的人伸着脑袋看热闹,种菜的也扔下了锄头。哟,再起两回,就是一份不错的下饭菜咧!

回家手忙脚乱,洗净可爱的小鱼虾,腌一腌,然后锅边锅底浇上植物油,一锅不能焙太多,火候要拿捏得当,不然一不留神就焦了,一面焙黄了,翻翻继续焙,香味越来越浓,免不了配料点缀,辣椒圈、葱末和浏阳黑豆豉,深藏未露一朝显身的浸坛子酸水,才是绝配。那份鲜香,是储藏在脑海中的童年的记忆。

                                                                                   徐丽华 胡惠娟

《桃江历史文化丛书》之火焙鱼

103499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