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溆浦:政府采购“撬动”农村文化大发展

发表时间: 2010-06-10 16:35  

    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民间文化产品的模式,以小投入带出大市场,实现了政府、民间文化组织、群众“三赢”。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资源优势,培育农村文化市场。2008年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兴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尝试性的推出了政府采购民间文化产品这一创新机制。即每年拿出财政新增文化事业投入资金的50%用于向全县民间文化组织公开采购文化产品,并进行下乡巡回演出。2008年以来,该县连续开展“乡村流动大舞台”巡回展演“家乡美”系列文化活动,县委、县政府按每场1000-2000元的价格,以奖代补给各承办单位,90万城乡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目前,全县已经涌现出文艺表演团体120余家,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文艺团队,月月有文艺演出。
    二、创新服务模式,做优发展平台。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该县开展“欢乐乡村”才艺大比拼活动,调动群众登台献艺,挖掘民间文化能人,打造了培养农村文化人才的宽阔舞台。二是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形式。把文化节目定位在农村工作需要和群众文化需求上,实现了民间文化创作和政府文化导向的紧密结合,确保了农村文化的先进性。如:低庄镇吉家冲村业余剧团在镇村两级的扶持下,以农村法制教育、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等为主创作文艺节目,坚持长期进行演出,使一个谈之色变的“失控村”逐渐转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三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积极发动县直机关单位将社会宣传任务与政府采购民间文化产品挂钩,先后邀请司法、计生、劳动、教育、建设等部门就普法教育、计生保健、文明教育等活动向向民间剧团定制文化产品,引领社会宣传的新模式。此外,还推动文化产品采购由政府部门向商家企业、甚至社会个人延伸,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实现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良性互动。
    三、提升发展质量,做强文化产业。一是良性竞争保障产品供给充裕。有了资金、人才、技术保证的民间剧团乐队与专业文化部门形成竞争,使得全县文艺节目质量上有了较大突破。目前全县民间文化组织报送节目达300多个,可以一次性排演节目20场次。二是加快文化产业聚合态势。政府采购建立了一个长期、广泛的文化市场平台,撬动文化产品进入产业化生产模式,推动民间文化组织转变为以生产文化、传播文化为主的生产型组织,初步建立起健康、向上的文化产业雏形。2008年以来,该县举办各类文化下乡、文化演出510多场次,是开展政府采购前的一倍多,去年全县文化演出市场产值达到400万元。目前,全县文化演出产业发展迅速,从今年起将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间文艺团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并正在积极探索将溆浦傩戏、溆浦蚕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以政府采购的模式向民间剧团或艺术团体招标。

相关阅读

溆浦:政府采购“撬动”农村文化大发展

103137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