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文化部调研长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 2011-03-21 23:20  

    3月17日至18日,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张永新率调研组来长沙考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组对长沙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创新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17日上午,调研组在湘麓山庄举行专题座谈会,了解长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情况,听取区县文化部门和街道社区文化专干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寄华主持,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彭伏莲等省市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长沙县文体局、天心区文体局、芙蓉区解放路街道文化站、市图书馆等基层文化单位作了专题汇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志凯向调研组汇报了长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他说,近年来,长沙市始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才的主力作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设施网络化、服务多元化、活动品牌化的特点。不断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坚持文化惠民,有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打造了“百团汇演”、“好戏天天演”、“文化橘洲”等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文化馆处副处长钟华、中国文化报社国家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刘松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秘书长戴珩一同听取了汇报,并对长沙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就长沙如何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更好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长沙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特别是提出创建国际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将公共文化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予以加强和协调发展,长沙的公共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体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很好地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如“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向农民工发放文化娱乐消费券等。二是文化活动有特色、有品牌,如“百团汇演”在全国已有一定影响力。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创新举措,如芙蓉区实行雇员制招聘文化站长,吸引并留住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参与文化建设,这种用人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调研组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到13亿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长沙在今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着重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形成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更好地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制定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芙蓉区化龙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太平历史文化街区、贾谊故居、琴岛演艺中心和滨江文化园“两馆一厅”建设工地等。(长沙市文广新局 张涛)

相关阅读

文化部调研长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03133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