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知识送到乡村 财富送给农民

发表时间: 2011-06-21 09:58  

    近年来,衡阳县图书馆坚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以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为重心,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把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送图书、送服务、送活动到社区、到学校、到乡村、到农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馆先后被省文化厅、省人事厅授予“文明图书馆”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评为先进单位。 
   
     一、抓硬件建设,提高服务农村能力     一是增投入,完善馆舍条件。2009年,衡阳县图书馆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维修装修馆舍。2010年又争取县财政专项资金27万元,兴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多功能报告厅和电子阅览室。由此,馆舍面貌焕然一新,阅读条件极大改善,服务能力大为加强,读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是添藏书,丰富服务内容。该馆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购书经费,以提高服务能力,该馆购书经费由2008年的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万元,2009年、2010年共购新书3350册。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进一步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借阅。据统计,2010年由以前年接待读者不足10万人次,猛增至年接待读者16万人次,外借图书逾10万册次。
    三是转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硬件上去了,软件更不能落后”,这是该馆2010年的工作要求,实行无障碍、零门槛、无间断日免费开放模式,成为基层图书馆的一大创新性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读者进城借书读书。县城附近的台源、演陂、岘山、英陂等乡镇的农民逐渐成为了该馆的持证读者,辐射半径达15公里。在发挥阵地作用的同时,他们还坚持深入到社区、学校、乡村,送政策、送信息、送资料、送借书证“四上门服务”,2010年全年送图书3600余册,解答各类咨询500多条,送借书证5000多个。 

    二、抓业务培训,提高服务农村质量
    一是抓培训,不断强化农村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提升农村图书室(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素质,该馆每年都举办全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其中,2010年举办的全县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为期二天,全县26个乡镇的文化站站长、230家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共480多人全部参加了培训,讲授了《基层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基层图书馆工作简说》、《图书分类》等课程。同时,还举办了12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操作人员培训班,讲授共享工程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并为基层网点翻录《文化共享助春耕》、《中国农业知识仓库》、《农村医药科普知识库》等文化信息资源,开展共享工程“六进”、红色影视展播、农业知识讲座等服务活动120次;定期组织业务辅导员到农村图书室开展“一对一”上门业务辅导,指导农村图书室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村图书室的有效利用率。
    二是抓流通,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利用。针对边远山区农村经济条件差、农家书屋现有的藏书有限、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村民生活风俗不同等实际情况,衡阳县图书馆及时提出了“让图书流动起来”的口号。2009年至2010年该馆新建晏桥村、樟树村等流通点4个,每过一个时段,就将一批馆藏图书通过轮换的方式流通到乡镇图书室和服务点。其中,2010年该馆共实现馆藏图书流通22批次,流通图书5000余册,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图书室图书更新难的问题。在抓好图书流通的同时,为更好发挥图书作用,还积极与当地中、小学联系,共同组织开展“争读好书”、“师生共读”等阅读活动。
    三是抓协作,发挥基层图书馆室潜能。衡阳县图书馆在不断强化自身服务能力,提升质量的同时,还大力开展与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图书室协作,2010年,该馆就派出四批次20余人次累计110个工作日与德胜村、英南村、伊山村等图书馆室分编整理图书4万余册,经过专业的分编整理,原来农村的“藏”书室,活了起来,变成了真正的“读”书室,洁净的环境,规范的摆设,提高了周边农民看书的兴趣,图书阅读量明显上升,如:德胜村、英南村、伊山村等图书馆室年接待读者均超过1.5万人次,外借图书达1.8万册。 

    三、抓科技下乡,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衡阳县图书馆结合县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大力提倡烟草种植和发展经济作物的政策导向,主动与县科技局、农业局衔接,对烟草生产和罗汉果种植两个项目进行定点服务,共同帮助农民科技致富。该馆成立了专门班子,举办了10期集中培训班,培训了烟田管理和起垄、育苗、烤烟栽培和水肥管理及病害防治、采摘和烘烤及分级扎把等专业技术骨干300余人。安排专人收集相关科技资料、市场信息,整理成册,连同《致富实用科技选编》、《农村科技文摘》、《独生子女科学教育文摘》、《家庭科学生活文萃》等农村实用书籍送到农民手中。近几年来,为农民免费整理信息资料近10万余条,送去科技图书10000余册,为农民朋友发家致富解难题、办实事,该馆图书员成了农民科技致富的娘家人,充分调动了农民朋友科技致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2008年,库宗乡仅有烟农98户,种植面积不足1000亩;2009年,就猛增至289户,种植面积1万亩;2010年,更是达到了358户,种植面积为1.3万亩。形成了规模种植后,各方效益见好。同样以库宗乡为例,以前没有的烟叶税,2009年,县级财政收入215万元,乡财政收入129万元,村级收入86万元,农民收入增幅也很大,如古井村种植烟叶400亩,亩均收入2000元,村民仅种烟就增收80万元。同样,广源村罗汉果的种植,在该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种植户已由2008年的6户增加到2010年的20户,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20亩增加到2010年的45亩,亩均收入达到1.8万余元。 (衡阳县文化局 刘梦)

相关阅读

知识送到乡村 财富送给农民

103131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