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高砂脊遗址完成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表时间: 2011-08-08 09:58  

发掘区全景

 

M108全景

 

高砂脊遗址发掘出土的陶窑   

 

    高砂脊遗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高塘岭镇胜利村高砂脊组,沩水与湘江的交汇处,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该遗址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取土时出土一件商周时期的铜甗(现藏湖南省博物馆)而被发现。1996年、199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之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古文化堆积和一批出土青铜器的墓葬。 

    2010年,长沙市湘江综合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进行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的施工。根据该公司提供的2010年4月版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蔡家洲坝址工程用地范围图》以及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来看,此次施工会对高砂脊遗址造成永久性的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由于高砂脊遗址面积较大,发掘难度较高,文考所决定先垫资进场,提前开始发掘工作,有效抢救埋葬在地下的文化遗产。截至2011年4月,除北部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没有发掘外,遗址的其他区域基本都已完成了勘探和发掘工作。文考所共在高砂脊遗址处开10×10米的探方58个,加上扩方,实际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清理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墓葬130余座,陶窑1座,出土了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墓志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此次发掘出土的墓葬以战国、汉六朝、宋至明清时期为主,西周墓仅发现一座,即M115。该墓与1996年发掘的M5形制基本一样,墓坑开口呈椭圆形,直径6—7.3米;从坑口往下两米左右墓坑变为长方形,长5—5.6、宽约2米;墓底中部有一直径约1米,深0.4米的圆形腰坑;墓葬深近6米。西周墓出土器物皆为铜器,均为打碎后放入的碎片,可辨器形者有鼎足、罍或瓿的口沿、尊或簋的耳部等。战国墓皆为土坑墓,以小型为主,随葬品较少,一些墓葬甚至没有发现随葬品;出土器物主要为陶器,器类有鼎、豆、壶、罐等,少数墓葬出土有戈、矛、剑等铜兵器。汉六朝时期的墓葬以砖室墓为主,多遭到后世较为严重的破坏,随葬器物发现较少,以陶器和青瓷器为主,陶器器类有罐、仓、灶、井等,瓷器器类有四系罐、熏炉、水盂、钵、碗等。宋至明清时期的墓葬数量较多,多为土坑墓,基本上都是小型墓,随葬品一般都较少,许多墓葬甚至没有发现随葬品,随葬器物种类有陶器、瓷器、玉器、铜器等,陶瓷器以罐、碗类器物为主,铜器多为铜镜、发簪等物,玉器主要是手镯等物;少数明清墓葬中还发现有砖质墓志。 

    高砂脊遗址是目前湖南地区罕见的商周青铜器与古文化堆积有直接层位关系的遗址,对解开湖南商周青铜器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高成林)

相关阅读

高砂脊遗址完成抢救性考古发掘

10313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