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改革体制 创新机制 迎难而上谋发展

发表时间: 2012-06-13 11:11  

    3月27日,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原省京剧团,以下简称“中心”)在省文化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拉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
环境脏差,管理混乱;设备陈旧,办公老化;基训稀少,演出缺失;思想保守,眼高手低;人心涣散,怨声载道……省京剧团是该到振奋的时候了。 

    一、组建班子,深化改革 
    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湖南省文化厅深化直属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办[2012]1号)文件精神,湖南省京剧团划转为公益性保护传承中心,即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中心迅速组建了新一届强有力的班子。班子成员中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梅花奖”获得者的知名优秀专家,又有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省直系统文化单位最年轻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促进中心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快速发展,力争五年打造成省级一流院团,班子提出了严格管理、高效运转的“五年规划”。 

    首先是新班子成员始终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党政联席会上,班子成员畅所欲言,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次是制定《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改革实施方案》,使中心的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改革后,中心设有“非遗”研究部、艺术工作部、演员部、音乐部、舞台美术部、政治工作部、规划财务部、行政综合部和离退休管理服务部等9个内设机构,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通过公布职位、自愿申报、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中心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等程序,中心产生了15名中层干部。4月16日召开了中层干部聘任大会。4月19日—21日中心聘请部分老专家对所有业务人员进行了基本功和剧目考核。考核后在全中心大会上,老专家还对演员考核基本情况进行了逐一点评。同时,中心还从语言表达能力到情绪自控能力,从应变处理能力到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对行政、人事及艺术管理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考核和测试。对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这是单位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根据考核结果结合中心岗位的需要,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5月底,全体中心演职员工按要求全面完成了聘用制合同的签订。按国家有关法律及有关政策规定,其中8人签订停薪留职合同,2人提出了自动辞退,2人办理了提前离岗,其余员工全部上岗。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内练硬功,内强素质。这是一个团队业务生产的首要任务。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中心深知制度化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所以中心班子提出的“五年规划”中,第一年为“规范年”。中心建立健全了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从基训到排练到演出,从考核到考勤到奖惩,从行政到治安到财务,都进行了充分讨论和充分反馈。该制度包括了考评制度、聘用制度、业务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共七章,共1.7万余字,汇编成册,公布于众,便于职工对各项制度的学习、贯彻和落实。比如,中心为了聚集涣散的人心,中心实行指纹打卡上班,规定演员每天不得少于两个半小时的基训。为了使打卡不流于形式,除用指纹打卡记考勤外,各部部长还在排练厅记录每位演职员的工作量。中心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议事权限,做到领导成员和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岗位职责明晰,责任到人,落实到人,监督到人,群计群策,形成合力。
严格作风,外树形象。无论是从集合到开会,还是从排练到演出,中心要求所有演职员工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增强核心凝聚力,要像京剧表演艺术一样做到精致、规范、规矩,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以求得观众的认同和满足市场的需要。 

     三、广积剧目,湖湘特色 
    中心在业务工作上采取一手抓积累,一手抓发展,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原则。一是加紧复排传统剧目,加强积累,以达到上演的需要。目前已复排了大型传统戏《白蛇传》以及折子戏《八大锤》、《挑滑车》、《遇皇后》、《文昭关》等多个剧目。二是树立发展思路和目标,将中心打造成具有湖湘特色的京剧院团,在全国京剧界争得一席之地。三月底,中心班子成员赴邵阳戏校引进具有观赏性和高难度技巧的剧目,以人带戏,挑选了《打棍出箱》、《奈何桥》、《女盗》三个全国其他京剧团没有的剧目进行移植和改编。目前已进入了实质性的排练阶段,预计6月底或7月初完成彩排工作并上演。中心还将进一步引进《醉打三门》、《打樱桃》、《跌牢》等经典剧目进行移植和改编。这样的剧目特点是演出人员少,但技术技巧难度高。既有艺术性,又有观赏性。很符合市场的需求,既可在国内巡演,又便于到国外交流。 

    四、 除去疾弊,来势喜人 
    除去疾弊,按章行事,这是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规章制度建立了,团队意思树立了,排戏氛围浓烈了,演出剧目丰富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好转。从过去的省京院内的“鸦雀无声”,到现在的从早到晚时刻是悦耳嗓音和琅琅琴声;从过去的“公事磨洋功,私事打冲锋”,到现在的“公事讲奉献,私事靠边站”;从过去的懒散成性,到现在的打卡考勤;从过去的“一心向外,众心成沙”,到现在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过去的上不上班一个样,到现在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干群的可喜变化还表现在:开会时与喧哗告别了;基训时与吃零食告别了;排练时与缺勤现象告别了;演出时与随意性告别了……好习惯养成了,精神焕发了,面貌变换了,中心干群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中心在向喜人方向迈进的同时,中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是人员行当奇缺,其次是演出设备老化,再次是经费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将成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无论有多困难,中心将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努力朝着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生机与活力,高效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 王玄)

相关阅读

改革体制 创新机制 迎难而上谋发展

103125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