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张家界市围鼓“敲”进校园

发表时间: 2012-10-19 16:26  

    “我教你们学习土家围鼓技艺,是希望你们能将这门技艺继承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围鼓,学习围鼓。”10月17日晚,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鼓”传承人李发成对围在身边的15位学生耐心指导,随后学生们便兴致盎然练起“围鼓家业”来。这是该市积极拓展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渠道的一个缩影。
  
    李发成老人自幼跟随师父学习围鼓,至今已有50余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围鼓艺人。当学校聘请他为学生传授围鼓技艺时,老人非常激动地说:“这样好啊!这样好啊!围鼓技艺后继有人了!”学校精心挑选了15位学生,分成3班,利用休息时间来学习。计划通过一年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这门技艺。接下来,学校还将聘请唢呐艺人进校园为学生授艺。 

    张家界围鼓,又称打镏子、打排鼓,是该市民间红白会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一般7人演奏,乐器有一鼓、一大锣、一公锣、两副钹、两唢呐。其词曲红白会通用,以鼓和唢呐上系红、白布为分别标记。世传的围鼓词有《撩子》、《火铺》等。此外,围鼓还常常配合有木叶、土号、树皮号、二胡等民间常见乐器演奏,被称作艺人们的“卡拉OK”,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过去在该市农闲时节的农村,敲“围鼓”处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听众,而如今,当年颇有名气的“围鼓”却已经濒临失传。 

    据了解,随着桑植民歌、张家界围鼓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该市还将成立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协会,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们喜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张家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徐胜军)

相关阅读

张家界市围鼓“敲”进校园

103122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