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2016年湖南省“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开机仪式在永顺县举行

发表时间: 2016-01-21 10:18  

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仪式现场


2016年湖南省“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开机仪式在中国土家第一村——永顺县双凤村举行。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陈友材、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梁向东、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胡敏,湘西州文广新局局长罗亚阳,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摆手舞”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仁信及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有关领导出席开机仪式。


梁向东副主任在开机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今天我们齐聚中国土家第一村—双凤村,举行2016年湖南省“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开机仪式,标志着我省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工作已全面启动。抢救性记录就是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其目的就是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就此,他提了三点希望。一是提高认识,迅速行动;二是珍惜机会,用心学习;三是敢于担当,精诚协作。


陈友材处长强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是列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的重要任务。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占到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已刻不容缓。同时,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任务,对我们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希望大家围绕这一工作的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省非遗数字化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机仪式上进行了土家族茅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哭嫁歌等非遗项目展示 。


据悉,遵照文化部的部署,2016年,我省将完成对“邵阳布袋戏”、“瑶族长鼓舞”等1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赵明华等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涉及湘西自治州、长沙、常德、邵阳等9个市州。作为文化部指定的项目实施单位,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与相关9个市州非遗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工作任务、职责权利。并于2015年底,对9个市州参与抢救性记录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目前,湘西、张家界、邵阳等市州都已做好了实地采录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关阅读

2016年湖南省“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开机仪式在永顺县举行

103112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