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向守护者王新法同志致敬

发表时间: 2017-03-21 16:10  

王新法同志是河北省灵寿县人,共产党员,1981年6月退伍转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工作,2013年7月退休后,不远千里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带领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发展产业。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个人捐资100余万元,组织“薛家村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多方筹措款物,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修建山道5公里。修建“山河圆”公墓,集中安葬80多年前在薛家村壮烈牺牲的68名红军战士,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带领村民建成1500亩生态茶园,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与高校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农业科技公司,使全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2014年4月被全体村民推选为 “名誉村主任”,2016年6月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8月当选为常德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获得“中国助人为乐好人”“感动湖南人物(候选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常德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常德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常德十大人物”等荣誉。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享年64岁。


他不仅是扶贫的楷模,更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楷模。


1931年,红四军一个连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最后弹尽粮绝,退至“剪刀峡”绝壁顶上,最后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当时一些农民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遗体,草草掩埋在村里5个地方。


王新法同志在听说这个悲壮的故事后,大为感动,当即与当地政府和县文物局联系,决定把掩埋在四处的烈士遗骸找寻回来,在六塔山修建一座山河圆烈士陵园,分成烈士墓和公墓两个区域,再栽上油茶。


不到一个月,王新法捐资12.8万元,买来红色绸缎、上好木料和3.5万株优质油茶苗。村里妇女连夜绣制了68面五星红旗。全村男女老少不计报酬投工投劳,在复垦过的荒山上种上了油茶苗。村民们还自发捐赠3000余株楠木、红豆杉、八月桂等名贵树苗,栽种到六塔山。2014年3月31日清晨,六塔山上,覆盖着五星红旗的68位烈士的遗骸被妥善安葬。


山河圆烈士陵园的修建,一方面使烈士英灵得以“回家”,另一方面逐渐转变了农村的殡葬习俗,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是使人们更加了解本地历史,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的传承革命精神,坚定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典范。2015年,山河圆烈士陵园被石门县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新法同志被石门县文物局授予“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清朝时期,有部分江西人落户到了薛家村,留下了几十座形制异于当地的平民墓葬,王新法同志多次号召村民要保护好这批墓葬,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并积极与县文物局联系,希望弄清楚这批墓葬的历史,想办法保护、利用起来。


2016年底,一家投资公司在村里开发旅游产业,损毁了其中一座墓葬,并提出要把道路边上的墓葬都清理掉,王新法同志看到被挖掉的墓葬,痛心疾首,跳下墓坑清理出了随葬的物品,连着墓碑和棺材板一起抱回了家,并报告了县文物局。当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赶到薛家村,他首先带大家翻山越岭实地看了这批遍布薛家村的墓葬,满怀痛心地表示:“旅游开发如果不重视文物的保护,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开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些开发商的作为太让人寒心了”。到了他的临时住所后,他小心翼翼地从自己床下拿出这些文物,详细地报告了相关情况,并嘱托工作人员一定要想办法留下这批墓葬,大家无不被他这份认真与执着感动了。在县文物局和王新法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墓葬终于被保留了下来。


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信仰,血洒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剪刀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今天,一位怀着满腔为民情怀的燕赵转业军人,同样在这里,为了心中的理想累倒在扶贫路上,与红军战士一起长眠在了这块曾经挥洒热血的土地上。王新法同志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退伍军人的典范,是文物保护的标兵,王新法同志以自己的信仰和热血为大家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他以一名社会人员的身份投身文物保护的奉献精神,更是我们每一名文物工作者的榜样,向王新法同志致敬!

相关阅读

向守护者王新法同志致敬

103108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