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文化氛围处处有,陌上花开好地方——浏阳市文化屋场建设情况调查

发表时间: 2017-08-04 10:45  

【引言】

浏阳市位于湘东,毗邻江西,面积5007平方公里,人口147万,享有“千年古县”、 “花木之乡”、“烟花之乡”、“诗词之乡”“蒸菜之乡”等诸多美誉,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百强从64位跃升至第19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新农村建设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协调推进城乡建设。近年来,坚持把“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突出抓好环境整治、文化引领、产业培育三大关键,扎实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让广大群众享受美好环境、涵养美好品德、过上美好生活,迈出了以“文化屋场”为代表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实步伐。

 

屋场,是指村民聚居的自然村落,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单位,通常有户数十几户至几十户不等。近年来,我市根据屋场“居民集中、环境共享、特色突出、相互影响”等特点,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广泛开展“文化屋场”创建活动,全市共建300余个“文化屋场”。通过创建活动,实现了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精神文化更加繁荣、文明新风更加浓郁、生活品质更加提升,开创了文化屋场里的幸福生活,走出了一条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主要做法】

 

浏阳市“文化屋场”建设,以“弘扬浏阳精神、繁荣浏阳文化、唱响文化浏阳”作为指导思想,将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作为根本目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通过深入挖掘浏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努力营造敦亲睦邻、融洽祥和浓厚屋场氛围。

 

做法一:提升群众文化的凝聚力,挖掘人文之美。一是建设文化阵地。各屋场利用空余地、村民空余房屋、闲置老屋等建设农家书屋、农民课堂、百姓舞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近三年来,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460多个,藏书45万多册,为文化屋场配置文体健身器材500余套,篮球场100余个,休闲广场200多处。二是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各屋场兴建了活动场所后,文体部门适时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电影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各屋场精心举办“广场月月乐”、“节日家家欢”等特色文化活动,培养村民文艺爱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每当茶余饭后,各个屋场人们吹拉弹唱,载歌载舞,成为人气最旺、笑声最多的地方。今日浏阳,通过发挥文化的巨大引领作用,社会和谐度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极大改观。

 

做法二:发挥乡贤文化的带动力,营造环境之美。充分发挥地方贤德人士威望高、见识广、与村民联系紧的独特优势,注重把优秀基层干部、企业能人、道德模范等广泛凝聚起来,通过设立乡贤榜、评选星级乡贤等举措,鼓励其带头参与、大力支持美丽乡村、文化屋场建设,涌现出一大批服务乡亲、报效家乡的先进典型。我市杨花村党总支书记刘良洪,放弃经营多年的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明大建筑公司,回乡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九龙生态农庄等村级集体经济,近6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以上。淳口镇高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学文,主动辞去在企业年薪10多万元的工作,回乡带领村民筹资投劳,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高田新屋场、金盆屋场、香积屋场,并在环境整治、纠纷化解等方面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努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一是在屋场硬件建设完善过程中,结合实际,尊重自然生态,不搞千篇一律,不大兴土木,不奢华攀比,充分尊重当地自然条件,利用古树、池塘、河流等自然景观优势,建设依山傍水、掩红映绿的田园风光屋场。如文家市镇红旗屋场等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富产的竹篱笆、杉木条等进行屋场环境整理和美化,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二是将文化屋场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三年绿化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硬化道路,建设花坛花池和凉亭。多方联动,创造宜居环境。由屋场理事会成员和屋场志愿者分段包干、联户负责,并与每家每户签订“庭院三包”责任书,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有效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三是多元投入,保障建设资金。采取政府引导、村民自筹、公益支持等方式,筹集资金保障屋场建设。市文体局联合政法、整治办、林业、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创建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验收合格的屋场给予2—5万元的配套奖励。同时,充分发挥农民建设主体作用,党员和致富能手的示范作用,永安镇湾里屋场农民自筹资金150万元;金刚镇何家大屋建设中,村支书带头捐资45万元,村民何宗先将老屋和七分田免费捐出。通过重塑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乡土文化能人、威望高的贤德人士等新乡贤的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屋场深深扎根。特别是注重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带领屋场居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修桥铺路、绿化环境,建设美丽屋场。

 

做法三:强化宗祠文化的引导力,彰显传统之美。浏阳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共有保存完好的宗祠家庙260多个。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以“孝文化”、“廉文化”“武术文化”、“耕读文化”、“和文化”为代表,在“文化屋场”建设中,我们注重在传统宗祠文化中融入现代文明、赋予新的内涵,将祠堂打造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依托各个屋场现有祠堂,组织“家风家训分享会”、“道德模范交流会”、“先祖先贤追思会”、“家训族规诵读会”等活动,开展“文明上网、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道德实践活动,使祠堂成为道德建设的“宣讲站”和新风良俗的“始发站”。在祠堂里书写家风家训、创作最美家风故事墙,家家户户悬挂木质家训、张贴励志楹联,等等,让祠堂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的神圣讲堂,使宗祠文化得到拓展。将各个祠堂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祠堂文化。统一的标准化建设成就了屋场的美丽外形,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则塑造了屋场的高尚灵魂。如文家市镇蔺氏祠堂倡导“和文化”,数十年家族没有违法人员,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人士,蔺万桃夫妇30年自办家庭养老院义务收养13位孤寡老人;淳口镇肖氏宗祠倡导“书香文化”,近年来培养了9个博士、20个硕士、273个本科生;达浒镇孔氏家庙倡导“儒家文化”;同心同行,同心致富是狮岩复兴屋场的共同理念;“淳朴勤奋、好学上进”是杨柳村内屋屋场的精神根基;“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和睦邻里”是培上屋场的淳朴民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高田新屋场的文化名片,五彩斑斓的文化屋场真正成为了村民的心灵归属之地。

 

做法四:突出竞赛活动带动力,展示民风之美。一是以“六比六看大竞赛”活动统领屋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以“比孝道,看家风;比诚信,看品行;比友善,看和谐;比学习,看文明;比守礼,看秩序;比创业,看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淳风美德润浏阳,六比六看大竞赛”系列活动,让良好民风淳化每个市民,让崇高道德浸润整个浏阳,不断提升我市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各屋场深入开展“趣味运动赛”、“厨艺大比拼”等屋场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组织开展“道德信贷”、“邻里守望”、“孝老爱亲”等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邻里互助、家庭和睦、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二是以文明荣誉评比活动展示文明新风。以屋场为单位,每季度评选表彰一批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孝道之星、友善之星、创业之星等。每年组织“十佳文明屋场”评比、“屋场摄影征文大赛”、“文化屋场行”电视展播等活动,让每个屋场都有展示亮相的机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达到完善一批、成熟一批、引领一批的效果。三是以宣传教育活动凝聚精气神。全市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将文化屋场变成移风易俗、增长知识、树立文明新风的宣讲阵地。举行“理论热点面对面”宣讲活动,让居民及时了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畅想中国梦;邀请专家学者到屋场进行法律、科技、卫生、农业等专业知识培训讲座,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

 

【特色亮点】

 

亮点之一: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一是由依赖政府向自发参与转变。文化屋场建设的成果让当地农民朋友的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大幅提升,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屋场建设、巩固扩大建设成果的热情。以前修水利、修道路、整理房前屋后环境,总是依赖政府出钱出力来实施,通常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在每个文化屋场,冬修水利各家各户一起上,道路破损有好心人悄悄维修,绿化死株临近住户会及时补植。二是由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向先进思想转变。通过文化屋场建设,把代代相传的朴素训言传承下来,并使宗祠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克服了历史以来形成的屋场固有狭隘地域观念、姓氏观念、家族观念,为屋场文化注入了活力和灵魂。

 

亮点之二:乡村社会面貌大改观。一是呈现了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每个文化屋场处处干净整洁、景色宜人,连城里人都羡慕。虽然每个屋场不大,但众多的屋场为我们的新农村增色添香。二是呈现了社会和谐的生动局面。文化屋场建设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把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文明创建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融入屋场活动。如枨冲镇、沙市镇、张坊镇、古港镇以屋场为单位开展党员活动,提高了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参与率。通过活动的实施,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邻里之间越来越融洽,干群关系越来越密切。

 

亮点之三:农村社会风气大改善。一是由低品位生活向高品质生活转化。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赌博之风越刮越烈。通过文化屋场建设,很多屋场村民自发组建了腰鼓队、广场舞健身队、农民乐团等文艺团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屋场文化活动,大大改善了民风,现在浏阳的广大农村地区,非法上访的越来越少、遵纪守法的越来越多,寻衅滋事的越来越少、乐于助人的越来越多,游手好闲的越来越少、创业致富的越来越多,不讲孝道的越来越少、孝敬长辈的越来越多,文明之风开始盛行。二是由墨守陈规向崇尚科学转变。通过屋场的道德讲堂、农民学校等,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和教育,增强了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和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形成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

 

【启示与思考】

 

启示之一:活跃农村文化,要激发群众热情。社会民主化的迅速发展,仅依靠党政干部运用行政手段很难做好文化工作。再加上屋场不赋有任何行政职能, 开展屋场建设,也就不具备任何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和力量。要把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搞好, 必须遵循村民自治组织的特点,创造屋场文化的特色,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不仅节约行政成本,而且效果更明显,影响更长久,能发挥行政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好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屋场加活动”的思路,因地制宜。活动良好氛围,活动丰富内涵,提高活动品位,扩大群众参与度,打造独具特色、雅俗共赏的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启示之二:弘扬传统文化,要尊重民风民俗。一个屋场的形成, 少则几十年, 多则几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 每个屋场都形成了其特定的人文环境。左右这种人文环境因素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宗族的因素, 二是传统文化的因素。因此我们开展“文化屋场”建设,不可避免会在宗族观念较强、传统文化较浓的环境里进行。要注意正确引导, 保证屋场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对农民群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识和传统观念,因势利导,发挥积极作用, 避免消极影响,逐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社会秩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健康的社会风气。

 

启示之三:打造文化品牌,要坚持科学规划。在文化屋场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握了总方向,文化部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负责统筹协调,努力构建“整体联动、城乡互动”的创建格局。统筹整合调配全市文化体育文物等各种资源,坚持科学规划,争取市直相关单位全力做好支持和配合工作,各乡镇结合各屋场不同特色,汇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形成合力,引导和帮助各乡镇、村组、屋场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差异、群众意愿,打造风格各异的文化特色,赋予不同屋场的文化内涵,构成浏阳文化的响亮品牌。

文化氛围处处有,陌上花开好地方——浏阳市文化屋场建设情况调查

103106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