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平江:做好文旅结合 实现双赢发展

发表时间: 2017-08-04 10:46  

湖南省平江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面积4125平方公里,人口115万,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爆发了彭德怀元帅领导的平江起义、平江三月扑城、新四军通讯处屠杀惨案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平江县为新中国成立牺牲了25万人,现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1万人,占湖南全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走出了苏振华、张震、钟期光、傅秋涛等共和国将军66人。

 

自春秋时属罗子国,是湘楚文化源头之一,自东汉建县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贯穿县境193公里的汨罗江是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生命归依处,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誉为“蓝墨水的上游”。先后走出了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设计者周令钊、“文坛湘军”主将彭见明等一批文化名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江九龙舞被誉为“中华一绝”,平江享有“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美誉。

 

平江山清水秀,是一方绿色的生态沃土。森林覆盖率65.6%,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已进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和长株潭城市群“绿肺”范围,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定的“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环保部命名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拥有福寿山-汨罗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张“国字号”生态名牌。

 

面对历史留下宝贵的遗产,平江县委、县政府坚持走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之路,主要作法是:

 

一、文旅“携手”,打造双赢跑道

 

利用厚重的红蓝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扎实做好结合文章,将文化融入旅游,以旅游宣传文化。目前,平江是全国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要目的地,主要红色文化景点有平江起义旧址、中共平江县委旧址、平江新四军通讯处旧址、杜甫墓祠、红军营、天岳关抗日旧址等,当游客走进平江,在观赏秀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平江的文化。通过多年的发掘,平江建设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工程,杜甫祠堂文化园、屈原文化园、天岳书院、平江博物馆、平江私塾、阜山窑、船说汨罗江等书香胜地不再是静态的文化景点,而是以温文尔雅的文人墨客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文物大县,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0件,有“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11处。依托民族文化和中国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平江强化文化品牌建设,加快推动文化“走出去”计划,重点培养了8个精品文化基地:平江文体中心、周令钊美术创作基地、石牛寨兵寨文化园、天岳伏羲文化园、平江民俗文化园、抗战文化纪念园、平江雕塑艺术基地、汨罗江乌木文化园。 这些景点的开发,是文旅结合的结晶,也是双赢发展的起点,为平江文化与旅游铺就了一条共赢的跑道。

 

二、文旅同台,唱响平江声音

 

“激情山水,自在平江”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文化旅游品牌,面对旅游需求日渐多元化,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在乎文化体验的发展趋势,平江县委、县政府确立“文旅游同台,唱响平江声音”的发展战略,在重大旅游项目上坚持文化旅游同步推进。2014年引进海逸传奇传媒(湖南)有限公司投资平江红色文化保护开发中心并拍摄电影《共和国反腐枪声》,重现建国之初李六如同志受中央毛主席委托,督办共和国第一反腐大案的历史往事,电影在平江加义镇李六如故居取景。这部电影的创作也为“李六如故居”增添了多元色彩,成为该文化景点的一张名片。碧龙峡中华龙谷·神秘哲寮项目,目前已投资4000万元,项目规划总投资3亿元,拟增资2亿元左右来推进深度开发。项目主打夏商文化品牌,从久远的历史时空再看平江农耕文化的古朴。

 

为扩大平江文化与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旅营销活动:举办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10多次,邀请央视《地理中国》、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广东卫视《炫风车手》等栏目实地拍摄。“自媒体时代”给平江探索新的宣传思路提供了平台,好游平江、平江最美湘村、长寿农家旅游等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头,推出“遇见平江,爱上民宿”、“诗和远方,就在平江”等新概念旅游攻略。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平江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文旅合力,助推脱贫攻坚

 

平江是全国的老区县、国家重点扶持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将文化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阵地。2016年,有119个贫困村作为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实行“公司+合作社+精准扶贫户”模式,引导发展创客e族12家、乡村文化旅游创业合作社51家、青年文化旅游创新创业基地34个、农家乐和农家宾馆800余家、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作坊2000多家,让2800户1.2万名贫困人口与文化旅游经营主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原来全县最为贫困的石牛寨镇,依托石牛寨景区开发,有60%以上的农户添置了小汽车,98%的农户住进了小洋楼。“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带动全县相关产业创税2.09亿元,既富了财政,又富了群众。

 

 

相关阅读

平江:做好文旅结合 实现双赢发展

103106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