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学术会议在长沙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 2025-08-22 16:51  

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深刻把握新时代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使命与机遇,进一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扮演的角色及其能够发挥的力量,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学会于8月21日举办“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学术会议暨中部六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培训。会议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中部六省图书馆界代表,共同探索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学科改革发展的创新路径。

8月21日上午,湖南图书馆馆长贺美华主持会议开幕式,向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提出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更加坚定的信念,推动湖南省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向才平、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先后致辞,指出湖南作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变革的思想策源地之一,曾以“衡阳调研”推动全国性制度创新,呼吁与会专家同仁共同探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会议现场播放了宣传片《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回顾了“衡阳调研”的缘起、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北大学教授杨玉麟主持,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研究基地主任李国新对“衡阳调研”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梳理,认为它催生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部署与创新实践,成为现代图书馆理念广泛传播的直接契机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起点。当前,面对新使命,应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服务提质增效,聚力全民阅读,构建支撑文化强国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范并思梳理了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变迁,回顾了新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在理论与理念、制度与管理、建筑与设备、技术能力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发生的跨越式发展与变革。面对数字化环境带来的挑战,他提出应坚守“向阅读而行”的初心,通过有边界的服务创新和全民阅读推广体系构建,践行新时代使命。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王旭明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中的图书馆力量,对2000年后的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进行了回顾,认为其以空间、资源、服务和人才建设为核心,形成了注重内涵、扎根区域的特色。未来需通过治理优化、服务创新、技术赋能和人才培养,共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专题交流环节围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学科与事业发展改革与创新”主题展开,由浙江图书馆原馆长褚树青、中国图书馆学会原秘书长汤更生、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原院长张勇、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广钦等人主持。九位专家聚焦核心议题作专题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刘炜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应如何迎接数智革命,提出AI时代图书馆的坚守与创新;湘潭大学图书馆馆长龚蛟腾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与机制;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刚提出了两权分置改革的“异化”倾向与预防对策;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桂华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的供给模式,倡导多元融合下的持续服务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吴丹从数智环境对图书馆学科的影响、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图书馆学科发展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等三方面出发,阐释了数智赋能图书馆学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周文杰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馆学科理论重构及跨学科研究方法;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平剖析了图书馆学专业的现状与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构筑新时期图书馆学界与业界共同体;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樊振佳围绕图书馆学科教育与实践的双向赋能进行了探讨;中南大学生物医学信息系主任文庭孝从管理与服务视角探讨了图书馆学科的融合发展。

会议最后,李国新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从这次会议可以看出,新一代图书馆学人和实践者成长起来了,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的中坚力量。话题广泛又很前沿,有思想、有观点、有分析、有展望。这次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力量”,这种力量实质上就是思想的力量、服务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与引领示范的力量。在中国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公共图书馆一定能真正发挥引领、推动、示范、促进的作用。

本次会议汇聚了学界和业界的智慧力量,通过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双向赋能,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实践路径与使命担当,为探索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对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学术会议在长沙成功举办

337805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