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2025年中国动植物考古大会

发表时间: 2025-10-30 17:09  

10月25~26日,2025年中国动植物考古大会暨资阳濛溪河遗址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资阳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动物和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及四川省文物考古学会联合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阳市博物馆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承办。来自8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7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图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莫林恒和吴瑞静参会。

本次研讨会形式包括主旨报告、主题讲座、专题报告、海报展示和实地考察。报告涉及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在空间上,既有单个遗址的个案分析,又有区域及跨区域的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在时间上,从旧石器时代延伸到近现代,研究的上限和下限都有所拓展。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更加多元,从传统的形态学分析到同位素分析、有机残留物分析、古DNA分析和ZooMS分析等,为动植物物种的精准鉴定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的材料和对象更加广泛,植物方面包括植物种子、果实、木炭、木材、植硅体、孢粉、淀粉粒、陶器羼和料等,动物方面包括动物骨骼和牙齿、贝壳和甲壳类、骨角制品、毛发和蛋壳等,多元素分析为探讨物种起源与演化、古代环境、生业经济、人类行为、社会管理等问题提供了生物考古学证据。

会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莫林恒研究员作了《高庙遗址出土水生动物遗存与捕捞经济研究》的学术报告(图二)。研究显示,高庙遗址出土水生动物遗存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从肉食贡献来看,螺蚌类占比最高,是基础性肉食资源;鱼类以优质肉食价值成为重点获取对象;龟鳖类的贡献量相对最低。与同时期遗址相比,高庙遗址成熟的水生资源利用模式体现了发达的捕捞经济发展水平,其稳定而高效的水生动物获取体系,为高庙文化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


26日下午,与会代表到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图三)。濛溪河遗址群是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该遗址群的发现填补了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研究的关键空白,并提供了罕见的全要素旧石器时代遗存。‌濛溪河遗址1号点位距今8~6万年,累计出土动植物化石和石器等遗存超过28万件,丰富的动植物遗存展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采集渔猎经济和对动植物资源的认知和利用能力。

此行收获颇丰,一些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技术和理论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研究工作提供了方法借鉴。就多学科合作而言,濛溪河遗址在发掘过程中同步引入文物保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包括种子、果实、木材、植硅体、孢粉等)、环境考古、地学考古、同位素分析、骨角制品技术功能分析、古DNA分析、残留物分析、铀系测年、光释光测年和碳十四测年等等,可视为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堆积复杂,遗物丰富,科技考古的介入能够‌突破传统考古的局限性,显著提升考古研究的精度与广度,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在发掘过程中应加强多学科合作意识。目前,湖南地区科技考古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一些较新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如地学考古、同位素分析、有机残留物分析等等。

地学考古通过“以地释史”,为理解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协同演化提供关键支撑。近年来,地学考古研究方法被引入到壕沟、古稻田等遗迹的研究中,例如地学考古方法揭示了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墙与壕沟从兴建、使用、维护到最终废弃的完整过程,对稻田的地学分析则可以揭示水资源管理、人地关系、环境变迁等,我们发掘的鸡叫城遗址古稻田也开展了相关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已形成多维度技术体系,碳、氮同位素分析,能够量化生物的饮食结构,锶同位素比值具有地域指纹特性,可判断人与动物的迁徙和传播,贝类壳体氧同位素可反应古气候,铅同位素分析可以追溯古代金属原料来源、贸易网络等。施肥技术可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通过现代农田施肥实验,学界建立了小麦、粟、黍等作物的施肥模型,为解读古代作物氮同位素值提供了重要参考。湖南先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何时开始施肥,施肥强度如何,目前我们正在收集史前及商周时期的水稻考古样本进行氮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施肥情况,这是未来我们植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机残留物是指先民在加工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沉积或残留于器物、土壤或其他遗迹与遗物中的有机物,考古学中开展的有机残留物分析工作主要包括生物标记物、蛋白质、脂质和植物微体化石等。湖南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对鼎、甑、釜、杯、刻槽盆等器物开展残留物分析可对器物的功能分析、探讨古代饮食结构和动植物资源加工与利用等提供帮助。

考古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技术、方法和理论不断革新,科技考古新技术新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科技考古的进步不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对人类文明认知的不断拓展,未来的科技考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相关阅读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员参加2025年中国动植物考古大会

338373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