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公共文化服务呈现独特的“岳麓特色”

发表时间: 2014-01-13 12:06  

(中国文化报湖湘周刊1月8日)日前,2013“人文岳麓”新春书画作品巡展在长沙市岳麓区八方社区启动。本次巡展汇聚了300余幅来自全区各机关单位及街道、社区书法美术爱好者,岳麓区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老干部诗词书画楹联协会的作品。作者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1岁。活动现场岳麓区图书馆还组织了两位书法家为现场群众书写春联。

长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岳麓区努力完善区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场馆和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并利用区内高校汇聚的人文优势,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服务设施全覆盖

长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岳麓区通过拓展文化阵地、增配文体设施、完善文化服务等方式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扩大覆盖面、提升服务能力,全区的文化场馆和文化设施形成了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系。仅在图书馆总分馆的设置方面,2012年,全区就建成街道分馆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拓维企业分馆1个、八方社区分馆1个,实现全区图书资源服务“一卡通”。今年以来,岳麓区新增3个图书馆分馆,分馆总数达到9家;新增6个流动图书服务点;新建绿网9家,为25家绿网更新电脑,绿网总数达到70家。

在文化设施方面,岳麓区注重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权益。2012年底,岳麓区全区87家农家书屋已全部建设完毕,统一规范标牌、制度和管理,按每家2万元的标准配套经费,对村民实行免费开放,并定期举办读书活动。今年87家农家书屋已经完成出版物补充更新。

2012年,岳麓区结合省、市文化设备(设施)进基层工作,为全区16街道(镇)、89个社区(村)配送价值316万元的文化设施设备;结合为民办实事、三服务一线工作法为社区、村配备50套全民健身器材,4个室内健身房,50个乒乓球台,8个篮球场。这批设施设备的投入夯实了基层文化阵地,调动了基层群众的文化参与热情。

此外,岳麓区全面开放了各类名胜景区。免费对外开放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岳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及所属的71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湖湘文化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岳麓区还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公益文化项目和文化园区,如长沙汉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等。而西湖文化园和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正力争打造成国际顶级剧场、音乐会和高峰论坛的汇聚之地。部分竣工开放的洋湖湿地公园,将成为市民深入体验湿地文化、湿地科技和生态保育功能的场所。

因地制宜去引导

去年11月17日,在洋湖街道前坪,岳麓区2013“激情岳麓”公共文化走基层洋湖站活动热闹开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区覆盖后,岳麓区为建设学习型城区,积极引导区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挥作用。今年以来,岳麓区图书馆深入开展“五进五送”工作,将浓浓书香送入居民群众身边。从年初的送春联、猜灯谜,到寒暑假的“小小向日葵”“我是故事王”,从市图书馆总馆送讲座“资优生的秘密”“圈圈故事会”到区图书馆中心馆送培训“少儿绘画”“英语说说看”,这种由总馆、中心馆送活动,分馆组织人员的形式得到了基层阵地负责人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也实现了青少年学习有氛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空置。2014年岳麓区将全面启动“星级评定办法”,挖掘出更多的亮点与特色书屋,引导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取得实效。

除此之外,岳麓区还充分发挥区域内丰富的人文优势,让区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独特的“岳麓特色”。在群文活动引导方面,岳麓区发挥区域内的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艺术人才聚集的优势,创造性地推出了特聘馆员模式和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如与驻区高校12名文艺专业教师签订文化馆特聘馆员协议,为区文化馆、街道(镇)文化站在培训、创作、导演、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长期的智力支撑。此外,岳麓区重视文艺人才资源的收集汇总,为发挥文艺人才优势,优化群众文化人才的配置,建立了全区文艺人才库。目前区级文艺人才库已收录各类专业文艺人才200余名。通过引导区内群众艺术团对与驻区艺术院校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沟通和策划,岳麓区的群文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共同创作的舞蹈作品《湘江浴月》,分别在第二届香港国际舞蹈比赛获得专业组金奖、2012“湖南艺术节”中获得金奖、2012“长沙校园文化进社区优秀节目汇演”获金奖。与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创作演出的歌舞《永远的雷锋》在长沙市“舞动星城,歌咏湘江”喜迎十八大百万群众广场舞蹈合唱比赛获金奖,舞蹈《抢花鞋》在2012“长沙校园文化进社区优秀节目汇演”获金奖。

早在2012年,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体,集义务性、群体性、公益性于一体的文化志愿组织——文化志愿者协会也在岳麓区成立,由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周文清担任会长。这些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单位、专业团队、院校、艺术培训班以及个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12岁。这些文化志愿者带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专业本领,组织各种辅导培训,开设学习讲堂,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表演精彩文艺节目,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社区、社会机构、机关单位、学校、农村的田间地头和建筑工地以及文化馆的舞台上和市区公园的广场上。为社区居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弟等奉献自己的爱心。如今,岳麓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大到几十人,直到现在的二十几支专业团队和上万人的热心文化志愿者成员加入,并辐射到各街道、镇,成立分会,各社区(村)成立工作站。

群众文化群众创

在文化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的带动下和文化志愿者服务的辅助下,岳麓区各种群文活动品牌百花齐放。群众成为文化创造和各种群文品牌的主角。今年以来,以“激情岳麓”为主题开展了“岳麓区社区文化体育节”“百团展演”“广场健身舞蹈大赛”“新创文艺作品展演”等活动已成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

在岳麓区,长期活跃的群众文体团队有185支,人员达8000余人,各社区(村)都有了一支以上的文体团队。岳麓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全区文艺团队的培训交流会,每年组织不少于30天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文艺培训,每年组织6期社区群众器乐培训、文艺团队骨干声乐培训和1次基层文化辅导员集中轮训,全区公共文化队伍培训成常态。

近年来,各级群文团队创作推出的文艺作品《文明岳麓文明人》、《岳麓区的新市民》等分别在全国、省、市演出比赛中取得佳绩。而岳麓区利用高校和文艺人才打造的群文环境则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群文团队。在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创作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贴近时代脉搏、艺术水平较高的文艺作品,有歌曲《家住湘江边》、《你从哪里来》、《岳麓远航》,舞蹈《空巢的孩子》,诗歌《感谢人民》、《岳麓山下崛起的新地标》,小品《拆迁进行时》、《变迁》等。

        为充分整合群众文艺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文化创造力,岳麓区还在区一级率先成立了美术家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等群众性协会。这些协会和组织成为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而各类群文团队与专家、高校教师的艺术创作的策划和交流,也使得岳麓区群文活动的质量不断提升。
相关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呈现独特的“岳麓特色”

10323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