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立足非遗特色资源,构建文化软实力

发表时间: 2014-04-02 15:45  

综观人类发展史,国力的比拼不仅是经济硬实力的角逐,更是文化软实力的竞技。作为后发展地区的麻阳,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格局难以塑造强大的经济躯体,要想成为区域间竞争的强者,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成为必然之选。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元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软实力是依靠本土文化自身的内涵感染和同化域外文化而形成的现实作用力。这就要求它必须具有独特的文化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源于文化的民族特性,而最能体现地域文化民族特性的则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软实力就是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常以特色制胜。麻阳盘瓠文化是一种以苗蛮文化为核心特质、消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的地方复合型文化,它既不同于周边单一的汉、苗、侗、瑶等民族文化,又吸收了以上文化类群的部分精华,相对周边区域有着独特的文化亲和力,更易于为其地区域接受,更易于较大范围内展示文化魅力。麻阳盘瓠文化具有构建麻阳文化软实力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化软实力的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是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一、特色引人,以独特的文化标记彰显竞争优势

 

文化的竞争,是在文化交流中完成的。文化交流要注重文化的共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沟通和共鸣。但文化交流更应该讲究民族特性,不能为迎合某些偏见而糟践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尊严。文化的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来源于富有本土民族作风、民族气派、民族精神的文化魅力。在国际竞争中,任何丧失本土化经验和人民记忆、忽略本土特殊性生存环境和文化特性的话语,在进入国际社会时都将失去本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作为文化竞争力的载体——文化产品,只有具备了自身属性、文化记忆和类群外文化异质性,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至于沉没。文化的独特性,是文化竞争力的优势所在,但并不一定表现为单一的民族性。中华文化之所以千古不绝,就在于它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融合了中原华夏文化以外多种文化的精髓,而具备了多向的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

 

麻阳盘瓠文化,是界于汉文化和苗文化缓冲地段的复合型文化,它以三苗农耕祭祀文化为核心,又在历史发展中消融了荆楚巫文化、五溪傩文化元素,吸纳了汉文化因子,具备了苗文化、汉文化的双重特质。麻阳传统祭祀习俗,有苗俗五月盘瓠节、汉俗清明节和“七月半”等传统节日及“三月三”天王节、六月十八观音节等,还有盘瓠庙祖祭、宗祠(如满公祠)族祭、神龛家祭等苗汉交融的祭祀场所和仪式;传统文艺,有苗俗还傩愿的傩堂戏、源自汉族而在得以苗家发扬光大的花灯戏以及龙灯、狮子灯、霸王鞭等;尤其是由传统节日衍化的特定地域习俗,如大桥江豪侠坪龙姓“七月半”专祀无后孤寡老人的“余纳会”每年一度的“盂兰法会”、郭公坪干硐刘姓推迟“重阳节”举族如过大年般的“九月半”、锦和邻近村寨沿“过苗年”故俗每年组“保冬会”保全人畜安全过冬的“保冬节”、文昌阁廖家人八月二十四“过新年”及各乡镇腊月底日期不同“烧年纸”过小年的习俗等,无不体现麻阳盘瓠文化的复合型特征。这使得麻阳盘瓠文化既是具有了与东边贵州、北边湘西自治州苗文化因血缘文脉关系而生成的特有亲和力,又因具有汉文化元素易于交流而生成对东边、南边区域特有的文化吸引力,它对周边邻近区域的文化感染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一味追寻麻阳盘瓠文化单一的苗文化特性,反而会削弱其文化感召力,减弱其竞争力,而最终失去其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坚实基础。

 

二、品牌服人,以体系化文化品牌建设积蓄发展后劲

 

文化竞争常常以市场消费形式体现出来,文化市场消费占有额的多少,标志着文化竞争力的强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品位不断提高,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消费者已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当前消费市场两极分化特征明显——名优产品畅销,非名牌产品严重滞销。在文化软实力构建中,要想具有后劲坚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文化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征服消费者,通过品牌征服市场,通过品牌打造竞争高地。

 

麻阳盘瓠文化走过千百年风雨沧桑,以其独转的地域文化魅力向世人昭示了诸多文化品牌。

 

中国冰糖橙之乡:“南橘北枳”典故、屈原《橘颂》妙文,是古荆楚喜橘社会风尚的写意,承传古楚尚橘遗风的麻阳,不断放大橘文化的精彩,锦江沿岸桔树遍野,地方柑桔名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冰糖橙之乡”。

 

锦江泉酒:“风牛马不相及”的故事里,齐军伐楚理由乃“苞茅不贡,无以缩酒”。后人考证“苞茅”产麻阳,“苞茅遗钟”仍在。绵延千年的酒文化造就麻阳锦江泉酒,它以独有醇美成为中国多处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宴宾酒,行销海外。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88年文化部命名麻阳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以麻阳传统美术技艺为基础,融汇湘西苗族刺绣雕刻、中国国画、西方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技法而成的“麻阳现代民间绘画”,描摹麻阳盘瓠文化独特底蕰,屡获全国大奖,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多幅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版行专辑态历一套,并于2012年8月赴奥地利成功举办农民画画展,名扬中外。

 

中国长寿之乡:盘瓠图腾刻写“五福呈瑞”的美好愿望,盘瓠蜕皮化人的传说演绎返老还童的神话,祭祖祈福,酬傩祛灾,把“福”、“寿” 刻在屋里屋外,让数十位百岁老人惬意长寿童话,福寿文化造就麻阳全国寿乡风采。

 

湖南省盘瓠文化研究基地:2000年湖南省苗学会授牌麻阳“湖南省盘瓠文化研究基地”,罕见的盘瓠图腾、规模化的盘瓠庙建筑体系、奇异的苗族端午习俗成为学术界重点社会文化研究课题,2006年“麻阳盘瓠 ”入选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省书法之乡: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繁盛麻阳城乡,是汉文化水乳交融于麻阳盘瓠文化的现实写照,十余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数十名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让麻阳书法技艺名扬海内外,2007年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授牌麻阳“湖南省书法之乡”。

 

名人故里: 麻阳地灵人杰,传统汉儒文化与苗族血性人格熏陶经世文章、报国伟人。明朝怪臣满朝荐,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新中国铁路事业奠基人滕代远,耀眼麻阳苗乡名人风范。

 

三、产业胜人,以规模化文化产业提升竞争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的竞争实际是产业的博弈。目前美国文化占据着世界文化霸权地位,最主要的是依靠其发达的文化产业来实现的。他们通过麦当劳、迪斯尼、肯德基、价廉的软件,把文化观念包装在产业里面,让人们在吃喝玩乐当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其价值观念,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产业在改变人们文化理念的同时,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据统计,美国仅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产业每年直接或间接拉动的经济效益为369亿美元,并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没有文化的产业化,就勿言文化的竞争力,更不用说形成影响、感召类群外人们的文化软实力了。

 

(一)文化先于产品出口,为产业发展造势

麻阳盘瓠文化的复合型特征,使得它对周边地域文化具有了双边互动的独特魅力。尽管如此,但要实现域外文化认同,仍需广泛交流,以达到外人对麻阳盘瓠文化的亲近感、尊敬感,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好铺垫。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阳花灯戏巡演于湘、鄂、黔、川、豫数十个县市,成就了其辉煌。世纪之交,二届辰(溪)麻(阳)歌手大奖赛,近年来三届湘黔两省三县市(麻阳、凤凰、铜仁)原创歌曲大奖赛,充分展示了麻阳文化风彩。麻阳现代民间绘画、麻阳书法作品广泛参加各级赛事,甚至走出国门,展示了麻阳文化底蕴。但遗憾的是,麻阳文化对外交流,未能形成一个长效可持续的平台,其文化神韵未能得到更有效的彰显。

 

(二)产业立足以点带面,建双向发展模式

麻阳盘瓠文化已形成品牌颇多,但由于大都未形成有效产业链条,运作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经济收益低是普遍现象。要改变麻阳文化产业“散兵游勇”现状,有必要调整发展策略,确立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建立双向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

 

一是引进来:打好文化旅游牌,用地域文化魅力吸引投资、吸引消费。麻阳文化旅游应打好三张文化牌。第一,历史文化牌。麻阳历为苗汉冲突边界,是名副其实的“苗疆前哨”,古军事文化资源丰厚,其中以郭公坪境内最为完整,有唐代泸阳城遗址王义畈,宋代杨文广练兵场杨家寨,明朝征苗防苗所设“五营十三哨”的杜壤营和小坡哨,坡顶寨堡联防九座汛堡(九寨坡寨、报木寨、石灰窑寨、秃岩寨、庙林寨、长冲寨、曹家寨、岩东寨、黑山寨)和部分保留完好的青石碉楼,以及防止战乱的城堡式村落建筑,是可成片开发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再是红色旅游文化,西晃山申报革命老区成功,开国元勋贺龙部曾过道麻阳锦江河畔播撒革命种子,尚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A红色旅游景点滕代远纪念馆,也是麻阳文化旅游开发的可用资源。第二,民俗文化牌。此前麻阳旅游也做过民俗文化的文章,但岩门“三月三”天王节并非麻阳普遍认同习俗,石羊哨“盘瓠部落”没有当地物证和民俗支撑,难以形成规模。民俗文化旅游应重在大众化、普遍认同性长效平台构建,还原“四月八”歌会、“过苗年”习俗,组织一年一度的“盘瓠龙舟”节会和以“人居天堂,长寿福地”为主题的“中国·麻阳长寿生态文化节”,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周边群众,特别是苗族群众热心参与,有利于可持续地逐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第三,名人文化牌。首先是本地名人,明朝有满朝荐,累官至太朴寺正卿,因刚正不阿、一心为民,其名声不仅在麻阳,湘黔交界处松桃、会同等地皆有故事流传,尤其陕西咸宁尚建有祠祀,名人效应极广;清朝有滕黑子,其以武技扬名,开辟武汉鹦鹉洲麻阳码头,沅水船筏因此停靠有港;近有滕代远,其缔造人民军队之功、奠基新中国铁路事业伟绩,世人瞻仰;另有中国电影艺术先驱舒大桢、湖南革命先驱陈佑魁等。麻阳名人值得一提的还有大桥江豪侠坪龙氏家族,晚清时龙氏族训“勤耕读”、“培人文”,聚村200余户,却设办私塾3处,自嘉庆时起,有庠生11人、廪生4人、太学生5人、监生4人、贡生 4人,科选贡士3人(龙延缙、龙德修、龙宏槐),入仕具品者11人(其中五品衔2人)。不仅如此,龙宏槐(号植三)先后执教长沙及芷江联立九中等校,曾师教陈佑魁、滕代远、舒大桢、陶铸等时代精英,后又辅佑陈渠珍治理湘西。其长子龙翔(号飞天)三打麻阳县城,次女龙淑与婿陈佑魁致力革命,三子龙翥拖枪参加“倒何抗日革屯军”激战湘北抗日战场等。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湘西的社会政治、文化局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次是外埠名人,沈从文从军曾在吕家坪驻防,驻地尚存,后又以吕家坪为背景地写了他终生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长河》,小说中地名皆可考,实为一大人文亮点;还有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巡视湘西防务时夜泊兰里新营碾房的史实等,也是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且麻阳名人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处在县城所在地高村马南(滕黑子)—绿溪口(《长河》故事地枫木林祠堂)—兰里(满公祠、杨家寨碾群)—吕家坪(沈从文驻地,《长河》故事主要背景地)一线短距离地段,便于开发;豪侠坪名人牌,则可结合红色旅游及古民居观光路线总体规划。

 

二是走出去:打造文艺演出业,用地方文化风情感染域外、拓展市场。麻阳文艺演出业要走好三步棋。第一,定向创业。麻阳文艺演出市场相当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民间演艺队伍有近300个,文艺演出收入也颇为不菲,仅县花灯戏剧团商业性演出年收入就将近30万元。但是,除县花灯戏剧团一年有一二次外出创收、部分民间戏剧团走演邻县村寨外,大都滞留在县域内市场。究其根由,一方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没有进取周边地区文化市场意识;另一方面是文艺团体产品再生能力差,大部照搬祖传老套子,没有特色产品库,没有进取周边地区文化市场的能力。要做大麻阳文艺演出业,就必须打破地域局限,瞄准县域外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文化产品,以走出麻阳、走向全国甚至海外作为既定创业目标。第二,精品立业。没有精品,便没有市场角逐竞争力。麻阳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有一定成绩,如获得全过金奖的歌曲《高山不老水长流》、获得第二届湖南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金奖的苗族情节舞蹈《出嫁夜》、截誉省电视台“大剧场”演出现场的花灯段子《四季观花》和《打金钗》等,但没有集成规模型精品系列,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文艺演出业要靠精品支撑,而且是能一次性合成启用的整台精品,一二个短悍精品是无法形成产业冲出力的。第三,市场营业。要更新市场运作观念,不局限于本地市场,更不能缺乏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出嫁夜》市场运作的失败,就在于没有维护其应有的品牌价值。市场营业文艺产品,必须要重视品牌,创作精品不容易,绝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损失品牌应有的价值。

 

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聚已有文化品牌,调整文化运作思路,是当前迅速提高地方文化软实力水平的当务之急。

立足非遗特色资源,构建文化软实力

103233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