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科学把握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

发表时间: 2014-05-23 08:44  

文化“两大一新”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催人奋进的正当时机。作为基层文化青年理当自觉把握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应及早思量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运用;精心思量如何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放眼思量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能动思量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两大一新”,可谓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国首次提出的文化目标。推动“两大一新”目标实施在中国任何地方,不管城市农村,不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都是着眼现实、催人奋进的正当时机。推动“两大一新” 毋庸置疑、不能等待!

 

作为基层青年文化工作者,不求对“两大一新”有惊天动地的物质投入,但求为“两大一新”做荡气回肠的创新实践。把握好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从创新载体入手,及早思量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运用

 

回望过去,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文化站卧室、办公室、橱室都是一个室。当时哪个乡镇文化站翻新建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成了文化典型。静观党中央提出“两大一新”短短几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一系列惠民文化工程滚滚而来。我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文化“两大一新”的高度重视。怀化去年13个县(市、区)30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国家建设规划,去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今年的项目建设正在实施当中。我们不得不及早思量设施建成后的利用问题,绝不能让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空房子、呆摊子。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使之为“两大一新”提供必需的硬件支撑。对此,要有个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考虑像建文化超市一样,有连锁体系、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文化产品;要用文化条件、文化能力、文化联络来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在乡(镇)基层的话语权、商定权和操作权。随着乡镇综合文化站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我们不妨可以确立一个基本的蓝图。比方说,尝试软件“八个一”建设:即一张示意图(标明本乡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点、民间文艺团队分布等)、一份文化简报(文化科技信息资料)、一次乡村文化联谊暨表彰活动、一场民间文化工作者交流会(外出务工人员)、一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一起对外(上城)献艺活动、一个农村文化产业论坛、一批文化志愿者绕村进寨活动(宣传政策);尝试硬件“五个一”配套建设:即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培训基地(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或讲习班)、文化示范基地、宣传橱窗、活动室(公共戏台或剧场)。各地应提前思量好如何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前沿阵地作用。

 

二、从提升能力入手,精心思量如何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侗家有一句训话:最看不起煮夹生饭的人。意思是看不起半途而废的人。基层文化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才能履行好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

 

一要把压力对准自己。“不为学怕,怕为庸人”。乡镇基层文化工作者人数不多,最需要也最有时间来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不能被“优越感”冲昏头脑,不想学习,想入非非;同时也不能被“困惑感”伤其筋骨,碌碌无为,茫然所措。要加强自我教育,耐得住清贫,静得下心境。身居现在这个幸福的时代,需要我们自己拿出较一般人高出得多的勇气和毅力,勇敢地战胜自我。“蚌痛成珠”就是自我教育的榜样。

 

二要把重点对准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吸引农民参与、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的最佳载体,也是农村“两大一新”的有效途径。由于经费瓶颈制约,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力量还得依靠当地群众。如何把当地群众兴趣调动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这也是衡量基层青年文化工作者能力的一个标尺。要积极引导群众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活动质量,创作编排适合群众口味的文化产品。例如,怀化市共涌现出500多个业余文艺团体,这些团体分布在各个基层,分别以各种形式积极自发地开展文化活动。诸如怀化举办的“走进侗乡苗寨”、“和平之声”、“大戊梁歌会”、侗族“千人合拢宴”等系列文化创新活动,为带动本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树立了榜样。

 

三要把重心对准关怀。要针对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担当好农村文化辅导员和信息员,尤其要利用农村赶集时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和文化科技服务;针对被称之为“386199”部队的妇女、儿童、老年群体,更需基层文化工作者付诸人文关怀、亲临关怀,尤其要让儿童在先进文化浇灌下茁壮成长;针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返乡务工人员,尤其是思想活跃的青年,要注重文化传情、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和从业引导。

 

三、从整合资源入手,放眼思量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农村“两大一新”实施,需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一方面,立典型示范、兴产业意识。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意识深入到农民群众心中,必然会迸发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创造力。农民最讲实惠,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看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时,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加入文化产业行业中来。

 

另一方面,抓资源整合,重特色链接。现在谁都知道打特色文化品牌,但真正要让品牌拿得出,打得响,收效益,就需要决策者有开阔视野,善于资源整合、引资融资,注重加强特色与旅游链接、特色与特色链接、特色与消费链接、特色与人缘链接、特色与外界链接。一些地方还可以考虑把农村文化产业以其独特性避开与其他行业的竞争,开拓出新的职业和岗位,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的长效性。譬如:怀化市会同县连山乡就是通过民间文化研究者提供线索论证,引起该县县委书记高度重视,带头调研,多方鼓与呼,5月8日,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民俗节目演出在连山精彩开演,当地表演的《神农裸祭》、《斗牛舞》、《草龙舞》、《土地送春》等节目,让专家、学者和游客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炎帝故里“会同新说”和会同“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台“土得掉渣,而又美得震撼”的艺术盛会。连山对外开放一个月以来,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今年端午节期间,怀化市委、市政府实施“大特色、大链接、大招商”战略,以中国最具魅力的洪江古商城为平台,加强全市重要景点链接,首创“湘商寻祖”活动,活动第二天,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达76亿元,合同总引资71亿元,有利于激活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四、从增强责任入手,能动思量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基层文化青年最需要高度文化自觉、高度文化责任。农村既然是我们为之生、为之歌、为之生活、为之牵挂、为之心虑的家,那就要真心地热爱这个家、呵护这个家。中国农村有9亿多人口,农村乱不得,文化更乱不得,做人做思想的工作应倍加重视。务必突出“净化环境”不动摇,咬住“扫黄打非”不放松,使之作为一以贯之的民心工程和惠子惠孙工程来常抓不懈。

 

“净化环境既要清除病毒环境又要营造文明环境。”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这一主题,带头动员,广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正气,抵制邪气;要随时关注所辖地群众文化生活,以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的活动;要善于帮助群众释疑解惑,坚持净化和优化两手抓,做到疏与堵相结合,扶正和祛邪并举;要重点抓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网吧专项整治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工作。与此同时,要为农村文化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实践证明,将爱国、爱党、爱家乡教育以生动文化形式渗透到农村,可以影响到几代人的成长。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有汉魏风骨、盛唐气象,也有“五四”气概、延安精神。深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基层文化青年理当有条件有决心有信心为农村文化“两大一新”创造更加非凡的业绩。

                                 (原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观察》)

相关阅读

科学把握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

103232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