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奋斗前行,让辰溪文化旅游之花傲然绽放

发表时间: 2014-08-01 10:26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就我县文化旅游开发作出了规划部署,提出了“将辰溪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应该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奋斗,力争十年内使我县文化旅游业取得重大突破,让辰溪文化旅游之花傲然绽放。

 

一、发展文化旅游业是辰溪科学发展的必然

 

1、文化旅游是当今新兴潮流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旅游需求由简单地满足于游山玩水朝更加注重体验旅游中的人文内涵转变,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其主要有三方面特征:一是环境污染小。文化旅游产业以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为发展基础,以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为发展条件,属于典型的“两型”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果把文化旅游业比作一个工厂,它的生产原料就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产品就是身心愉悦、人文欣赏和美感体验。此外,只要在开发中注意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不仅不会一次性消耗,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值,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需求潜力大。一方面,猎奇是人的天性,“哪里神秘、神奇、好看、好玩就到哪里去”是好游者的共同追求。各地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杰出人物、传说故事、建筑风格、山水构造、自然景观的不同,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地方性、独特性、唯一性的显著特点。各地只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特色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建设,提供完备的旅游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就一定会激发人的好奇心,游人就会纷至沓来。另一方面,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随之增长。当前,我国正处在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井喷期,一个庞大的国内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三是带动能力强。据专家分析,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业每增加就业1人,可间接带动就业3至4人。一个文化旅游业发达的地方,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2、各地正充分感受文化旅游业的利好。从国内来看,各地文化旅游业风生水起,争妍斗奇,犹如掘开了一口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如丽江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旅游经济突飞猛进。2011年,丽江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84.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2%;旅游业总收入152.22亿元,同比增长35.3%;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3.62亿元,增长12.4%,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2.8%,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湘潭围绕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目标,文化旅游业实现了新的突破,2011年共接待游客2143.82万人次,同比增长31.1%;实现综合旅游收入超118.82亿元,同比增长25.4%。凤凰县大力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和景区景点扩容提质系列工程,着力推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2011年共接待游客600.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31亿元,门票收入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47%。

 

3、辰溪县具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辰溪谐音“神奇”,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其文化旅游资源神秘、沉甸、独特,具有世界级水准,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大酉文化。大酉文化是指我县大酉山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大酉山为文化圣山,集“德、儒、道”文化于一体。“德”文化,辰溪是“让天子”之善卷归隐处。相传尧舜时代,“舜以天下让大贤善卷,善卷辞而不受,入大酉山终”(雍正九年《辰溪县志》),明《广舆记》载“善卷先生墓,大酉山颠”。善卷视名位如草芥,重操守如泰山,谨修身于自洁,被历代贤达俊哲尊为德圣。屈原涉江辰阳时,曾登山祭拜善卷,留下了“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感慨。“儒”文化,大酉山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成语的出典处。相传西周穆王周游列国时曾藏书于大酉山之大酉洞。另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生伏胜冒诛族之险,将千卷书简运出咸阳,分藏于大酉山之大酉洞和小酉山之小酉洞。秦灭,将书献汉帝,中华文明方得以延续传承,大小酉洞因之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向往谒拜之地。为弘扬大酉藏书文化,清乾隆二十六年,辰溪知县卢九云在大酉洞旁曾修建大酉书院。“道”文化,大酉洞不仅是古藏书洞,还是道教圣地,被道家列为全国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六小洞天,号“大酉华妙洞天”,是五溪道教的发源地,南宋《舆地纪胜》载:“尧善卷、唐张果皆曾隐居此地”,信奉道教的宋真宗因之封禅大酉山。在神话故事里,大酉洞前有会仙桥,是神仙游玩出没之地。另“丹池在大酉山,相传唐张果老在此炼丹,时有紫气烛天”(道光《辰州府志》)。二是龙文化。“龙”,我国传统天干地支文化谓之“辰”。辰溪县古名“辰阳”,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辰陵县,后易名辰阳、辰溪,无不与“龙”有关。辰溪县龙文化源远流长,有出土了距今8000余年、号称“中华第一龙”的“蚌塑龙”文物,具有龙的“原生地”特征。辰溪县带“龙”字的古庙古庵古地名随处可见,如“龙王庙”、“龙神庙”、“龙头庵”、“小龙门”、“龙门溪”、“龙来坪”等等,每个龙字地名都有一个与龙相关的美丽传说。辰溪的“龙灯”、“龙舟”等民间活动更是深入人心,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为大力弘扬龙文化,增强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辰溪县举办了首届中华(辰溪)龙文化论坛研讨活动,以中华民国黄兴大元帅之孙黄伟民先生为代表的两岸三地的知名人士和学者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初步制订了在我县建设龙文化博物馆的计划。我县深深地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三是伏羲文化。据专家考证,辰溪县是远古“三皇五帝”之一“伏羲”出生地。司马贞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载:“太皋庖氏母曰华胥生庖犧于成纪”。按古代通假用字习惯,“成纪”即“辰溪”。史载伏羲最主要的贡献是“始作八卦”、“结绳为网以渔”,而考古专家在辰溪县境内考古,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也是中国最早的“八卦星象图”和用网打鱼用的石“网堑”(见《文物》杂志载辰溪征溪口和松溪口遗址考古报告),这是伏羲故里在辰溪的最有力证据。另流经辰溪县县城的辰水乃天然流动的“S”状,与八卦太极阴阳图吻合,伏羲可能凭此而产生画八卦的灵感。此外,《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对八卦来源“河图洛书”的最早记载,即距今七、八千年之伏羲时代,一龙马从大河跃出,其身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之数字,此为河图。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大河爬出,背上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此为洛书。而辰溪县为诞生“龙”的地方,辰水入口处又恰有一活灵活现的“龟”山,位于“太极阴阳图”之内,这也是伏羲在辰溪“始作八卦”的有力证据之一。此外,辰溪县还有位于大酉山的西周穆王陵墓“天子墓”,被沈从文细腻描写的倚绝壁、临深渊的“天下第一悬空寺”丹山寺,题有“太古遗音”、叩之作奇异鸣响的钟鼓洞,记录历代名士题咏辰阳的丹山摩崖石刻群、盘瓠岩、辛女岩、箱子岩、拥有全国三个半“藏”之半个“藏”而在全国佛教界享有盛名的千年古刹江东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五保田,全国唯一的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奇葩“茶山号子”,特有的双锁呐、辰溪丝弦、辰溪渔鼓,等等,辰溪县文化旅游资源可谓星光灿烂,魅力无穷。

 

4、辰溪县完全可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辰溪县文化旅游资源虽散居各地,但关键资源却分布有章,较为集中。根据我县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的发展思路,即重点做好“三山两水一古塔”、“三园两寺一古镇”、“一洲一湾一古庵”、“一峰一湖一古村”和“一溪一山洞”旅游开发文章。“三山两水一古塔,是指按照“酉山耸翠”、“星池映月”、“辰水回澜”、“崖寺晚钟”、“锦塔临江”辰溪著名古景的组合布局,将县城周边丹山、大酉山、锦鸡山和沅水、辰水,以及将恢复重建的锦岩塔进行集中连片开发;“三园两寺一古镇”,是指把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刘晓森林公园、烈士陵园和千年古刹江东寺、观音寺,以及辰阳古镇进行集中连片开发。“一洲一湾一古庵”,是指把辰溪著名古景之一“木洲春涨”所在地木洲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龚家湾以及在周边县市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丫髻庵作为一个旅游线路进行开发;“一峰一湖一古村”,是指把辰溪最高峰罗峰和风景如画的罗子山水库与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五保田古村进行一体化开发,将来在这两个景区之间修建安全、快捷的旅游专线公路,形成一个高品位的文化生态旅游区。“一溪一山洞”,是指把古名胜龙门溪、神奇燕子洞作为一个旅游线路进行开发。按照以上思路开发,完全可以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此外,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县可以和凤凰、洪江、芷江、沅陵等周边地区相互交织构成黄金旅游网络。

 

二、坚定信心,朝“将辰溪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奋斗目标前进

 

后五年是辰溪县文化旅游业能否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2014年是辰溪县实施文化旅游开发的第一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1、做好规划。建议由县旅游局负责组织实施,年内重点完成“三山两水一古塔”和“三园两寺一古镇”开发规划。聘请世界级水平的专家进行规划,为我县文化旅游业高品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出台文件。建议及时召开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出台《关于促进辰溪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辰溪县关于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两个文件,为辰溪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实施工程。建议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好五方面的工程项目建设,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高标准完成刘晓森林公园建设。二是启动实施大酉山绿化工程。三是全力争取启动实施沅水三桥建设,以沅水三桥为轴心,将大酉山、丹山、锦鸡山有机串连起来,与沅、辰二水形成五位一体,实现“三山两水一古塔”的整体开发模式。四是启动锦岩塔重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恢复“锦塔临江”古胜景。五是修好通往丹山寺、丹山摩崖石刻、钟鼓洞和大酉洞的简易通道,砍出洗砂溪边和通往大酉洞天窗、丹池的道路,修复好晒药石,确定大酉书院原址,保护好会仙桥,搭建善卷茅庐,等等。

 

4、加强宣传。针对辰溪县大部分人不太了解本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以召开各类会议、播放电视专题片、发放宣传手册、群发短信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针对外地不了解辰溪县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借鉴外地做法,采取在凤凰等文化旅游业发达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两边、在各大知名网站进行推广,请名作家、名画家、名摄影家来辰溪观光并通过写文章、作画、摄影等形式进行创意宣传。

 

5、主动招商。建议朝两方面努力:一方面,加强与引进20余亿元对沅陵文化旅游业进行开发、现场勘察过我县大酉洞、对辰溪县“三山两水一古塔”开发具有浓厚兴趣的我县板桥乡人涂飞鹏的联系,打好“家乡情感牌”,力争与涂飞鹏达成开发协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华(辰溪)龙文化论坛研讨活动所打下的良好基础,组织专门队伍前往台湾、香港加强衔接沟通,力促龙文化博物馆落户辰溪,为挖掘开发龙文化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同时,精心策划“三山两水一古塔”、“三园两寺一古镇”等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努力争取战略投资者投资我县文化旅游业。(辰溪县文广新局 谢继湘)

奋斗前行,让辰溪文化旅游之花傲然绽放

103232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