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 2014-08-21 16:15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益阳实际,我有几点粗浅体会。


一、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西方国家从基督教义、城邦公民社会等延续下来的是“自由、平等、博爱”,而中国封建社会强调“忠义仁勇信,礼义廉耻孝”。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归纳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精髓的光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所以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每一个地方的人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特质。益阳提出的城市精神为:“崇文尚义、通达超越。”去年底上网开放的“益阳印象·数字博物馆”提出了“崇文尚德、务实求新”。我认为,益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各种文化水乳交融。花鼓文化、诗歌文化、竹文化、黑茶文化、梅山文化、三国文化、湖乡文化、民俗文化等源远流长。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发扬地方文化密切结合起来,能更好的促进益阳文化健康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文化强国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前,益阳已建成文化馆8家、图书馆7家、影剧院10家、博物馆18家、图书漂流点26个、周末广场电影院30个、乡镇文化站88个、演艺团体200个、农家书屋178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6个、村级基层网点1664个,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了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能力。


但益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薄弱,欠帐太多。中心城区没有标志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等也是年久失修、功能丧失。全市还有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没有列入建设计划,577个社区仅有三分之一配送了文化活动设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要求人均公共文化面积达3平方米,而益阳目前仅有0.3平方米,差距很大。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我们将积极主动争取中央和省的相关政策,力争规划兴建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同时,继续抓好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效用。


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近年来,我们以着力解决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近3年,全市完成演艺惠民演出千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0万余场,为1773家已建成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完成广播村村响任务村549个,安装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40513套,覆盖143637家农户,广电村村通任务基本完成。


近几年来,益阳已先后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湖南)花鼓文化艺术节、三届花鼓戏汇演、两届社区文艺调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县级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南县全国剪纸比赛、南县地花鼓艺术节、沅江洞庭渔火节、桃江文化旅游节、安化山歌节、大通湖捕捞节等文化活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但由于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公共文化产品不够,特别是贴近城乡居民生活、符合城乡居民自娱自乐需要的优秀原创作品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同时,还存在村村响暂时无法全覆盖,部分演出团体经营困难,有些观众买不起票观看演出,有些偏远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坚持“文化惠民”理念,广泛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打造文化特色精品,提高益阳文化软实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有叫得响的文化品牌。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努力,益阳市文化建设已在省内外形成了“益阳文博现象”和“益阳花鼓戏现象”两大品牌。下一步益阳市将着力打造铁铺岭古城址、羊舞岭古窑址、明清古巷等重点项目,全力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实施好花鼓振兴工程,进一步繁荣地方戏剧,培育扶持更多的特色文化精品。


提升益阳文化软实力,关键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提上议事日程,全面部署统一规划,以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抓文化创新工程,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发展与旅游、资本、科技相融合。我们将不断增强益阳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推动益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新台阶。

相关阅读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几点体会

103232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