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长沙市雨花区深入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发表时间: 2014-08-29 08:3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近年来,长沙市雨花区委、区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局面喜人。目前,雨花区的洞井龙舞已于2006年成功申报长沙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沙谜语于2009年成功申报长沙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沙谜语的传承人敖耀寰于2010年成功申报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建章立制,非遗保护深入人心

 

一是建立保护机制。从2006年开始,雨花区成立了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工作小组,制定了科学的保护工作方案,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全面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挖掘工作。每年,全区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费纳入年初预算,财政给予保障,年初对非遗工作进行部署,年中进行调度,年底进行总结。

 

二是浓厚保护氛围。近年来,雨花区通过举办 “文化遗产日”大型文艺宣传活动、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展演,发送宣传资料、举办“民间文化讲座”、设立非遗展示厅向公众免费开放等多形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展示雨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2011年文化遗产日,创全省之先河,开展非遗进校园之传承基地启动仪式,正式确定雨花区传承基地,开始“非遗保护 娃娃抓起”之路;2012年文化遗产日,集中传承基地精品,开展传承基地成果展;2013年文化遗产日,将传承和保护触角延伸至社区,开展非遗基地优秀成果进社区活动;2014年文化遗产日,积极组织洞井龙舞、长沙谜语分别参加省、市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通过系列宣传,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夯实保护基础。建立了雨花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学校四级非遗专业队伍,每年举办专题培训、学习研讨提高非遗队伍的专业素质,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组织举办了长沙灯谜申遗保护传承座谈会暨第五届湖南省谜友联谊对抗赛,邀请“非遗”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先进经验。

 

二、传承创新,非遗传承稳步推进

 

一是深入普查,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组织保护队伍在全区开展了拉网式普查,以笔录、录音、照相、摄影等多种形式记录了民间传承人的讲述和民间手工技艺制作的形式,并将普查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汇编,建立了雨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编辑了《雨花拾遗》一书,将全区的非遗资源全部收录。同时,2011年新打造了一个集非遗展示、图书阅览、宣传摄影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展示中心,将全区收录的一些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成为该区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二是搭建平台,确立首批示范传承基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为契机,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活动。将学校作为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对全区的中小学校进行了摸底,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非遗资源设立了四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承项目(龙舞、谜语、剪纸和诗歌吟诵),确立了洞井中学、东方红小学、燕子岭小学和桂花树小学为首批传承示范基地, 6月12日,在桂花树小学举办了启动仪式,为四个非遗传承基地现场授牌并签订了传承基地保护协议,以学校为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活动现场,还特别邀请谜语、剪纸、诗歌、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专家、教授等在课堂上通过现场教学、节目展演、互动游戏、有奖竟猜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接触、了解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精彩。

 

三是开展活动,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以传承基地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传承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使非遗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传承创新,在全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多形式的培训. 如东方红小学将整个校园布置成了谜语的乐园,谜语文化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生走进校园就像走进了谜语的世界。并将谜语教学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堂,开展了谜语教案、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四项全能竞赛活动。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多形式的培训。燕子岭小学设立了专门的剪纸活动室,成立了课余剪纸兴趣活动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剪纸》校本教材,把剪纸作为学校的校本系列课程进行开发,让剪纸艺术走进学校美术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剪好纸的愿望,也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明德洞井中学通过组建龙舞队、开设龙舞校本课程、自主开发龙舞操浓厚校园龙文化氛围、联系专家教练传授等多种方式传承龙舞文化。目前,龙舞已成为学校的一个文化符号,学生人人会舞龙,人人爱龙舞,在舞龙中锤炼出学生“自强不息”的坚毅品质,2013年8月,明德洞井中学带队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荣获全国第四名。2014年,洞井龙舞作为长沙市唯一一个表演项目参加湖南省非遗展演;2014年8月,洞井中学龙舞到深圳参加全国学生龙舞锦标赛荣获1金1银。桂花树小学则注重诗歌吟诵的传承,开设了专门的吟诵班,邀请吟诵专家史鹏老师为特邀讲师,经常来校讲课,并且编排节目,参加省市比赛多次获奖。

 

三、探索发展,非遗文化普及壮大

 

一是深入推进,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普及。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我区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许多学校、社区竞相观摩学习,目前,我区正在开展“非遗”传承基地系列活动,如在洞井中学成立“娃娃龙舞队”,投入专项经费制作了九条小龙,邀请龙舞传承人到学校开展培训,参加各类龙舞竞技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洞井龙舞,让龙舞文化在本土扎根传承之余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爱好者和传承人。大力推动诗歌吟诵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会,为全区人民群众献上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式的演出盛宴,展示了吟诵文化的无穷魅力。桂花树小学的诗歌吟诵参加省市比赛多次获奖。燕子岭小学将剪纸和书法巧妙融合,拓展师生动手、思维能力,每年集中学校优秀剪纸、书法精品,举办大型剪纸、书法作品展,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剪纸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雨花区将进一步挖掘非遗项目,拓展非遗基地,让“非遗”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二是合理开发,扩大非遗文化的社会效益。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注重传承创新,为传承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广泛深入组织开展非遗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效益;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新路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关阅读

长沙市雨花区深入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103231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