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浅议和谐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 2014-09-11 14:41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清润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必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和谐文化如何因势利导,积极构建,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以文促团结,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和谐文化是人心所向的文化,应具有核心凝聚力量,具有民族的公信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尤为重要。湘西州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区,要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文化,尊重民族文化是先决条件。因此,要在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民族文化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积极抢救、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加大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力度,让在历史中沉睡的文物得以追根溯源,让在民族中延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放异彩。其次,要建立起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的大本营。结合我州实际,就是要大力推进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通过建立一批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和探索整体性保护途径,让传承人有地方教学、让民族文艺爱好者有地方交流、让民族民民间文化有自己的大本营。再次,要开展好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坚持民族传统节庆活动长期抓,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开展好民族传统节庆,让“和谐”始终贯彻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中,让百姓参与到自己的节庆活动中来,达到凝聚力量,增情团结的目的。


二、以文促和谐,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来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积极引导群众广发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面。让基层百姓离开麻将桌,走上舞台,真正成为文化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二是因地制宜原则。尊重群众的人情风俗、生活方式、民族特征和价值取向,在文化活动开展中优先考虑民族情感、民族认同,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创作节目、举办活动。这点在湘西州创建文化站标准化示范点的保靖县复兴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复兴镇文化站从实际出发,培育了九支文艺队伍,形成了摆手舞和酉水船工号子两大品牌,其中的原因就是做到了因地制宜。三是广泛性原则。始终将群众参与活动的广泛作性为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让活动的举办真正是群众自己的活动,是群众喜闻乐见,切身参与的活动。


三、以文促引导,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要求创造更多的符合和谐要求、倡导和谐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满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当前,文艺作品的创作,要将思想道德、民族文化、道德实践、美好梦想等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精心创作,生产出更多真正称得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通过多种表现形式,通过鲜活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用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理念教育和激励人民,给人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


四、以文促交流,提供文化交流平台


积极提供和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是促进人们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是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将服务项目打捆集中的方式,统一集中将文化陈果服务于基层,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做到“送与拉”相结合,在送文化的同时,让本土文化节目也参与同台演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展示,加强交流。二是举办好各种文化赛事和艺术展览。精心组织好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赛事和较高水准的艺术展览,集中本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精品进行演出,如我州刚结束的全州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在精心编创10套民族广场舞选取6套进行培训推广基础上,全州17支参赛队伍在复赛决赛中,既有全州统一的原创舞,也有地方特色的舞,这种规定与自选的赛事,促进了文化交流。三是推介好优秀文化对外展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重要赛事活动、文化巡演、文化艺术节等,整合艺术精品,加强对外联系,让本土文化走出去,让优秀的文化在国内顶级活动赛事中得以展现,在国际舞台上得以绽放光彩。


五、以文促激励,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种关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活动,一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可以更大地激发和激励人们参与。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不可盲目求大、求快、求多,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湘西而言,就是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子。具体而言,一是突出重点。着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产业,有序发展文化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商品博览等节(会),打造优势性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二是突出特色。湘西最大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突出这个特点,大力扶持非遗生产性企业发展,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的保护和建设,让民族特色的文化商品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加快产业聚集区建设,扎实推进湘西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创意文化基地,加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科技的融合,吸引文化企业共建,力争建成全省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六、以文促治,规范文化市场行为 


积极发挥文化法律法规作用,着力打造清澈透明、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对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净化文化市场。要集中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文化市场监管方面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统一组织、集中整治、协调配合、各个击破。新形势下,还要加大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兴媒体的监管力度,讲求引导艺术,运用科学技术,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环境。

相关阅读

浅议和谐文化建设

103231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