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关于区域文化安全的思考

发表时间: 2014-10-14 16:29  

正如鲁迅抨击那些不学无术“言必称先生”的人一样,到处都是冠以文化外衣的活动。诚然,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结构。从某种角度上看,文化不属人类的所特有,许多生命的言语与行为都有先天性的文化属性。仅人类而言,有物质文化的显性,也有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的隐性;有生产文化的多样性,也有精神文化的复杂性;从现象来看,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更具一种社会现象;从性质上分,有历史性、群体性和影响性;从结构层次上表达,有生物性层次、历史性层次、社会性层次和自我性层次。最终还是不外乎持续性和继承性。

 

文化的分类很多,按地域来分,为世界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就一个县而言,就是地方文化。区域文化安全,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做好区域文化安全呢?

 

一是做一个文化人,而不是一个文化娱乐人。文化人,从狭义上理解,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古时候能称得上先生的人,学高位师,德高为范。首先,要有才,博古览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至少在自己的职责和岗位上,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忠于职守,讲究职业道德,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权力,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与老百姓站在同一阵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党和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共呼吸,也就是所谓的“正才”,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其次,要有德。个人的修为和修养,直接决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既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也是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问题。有才有德是君子,无才有德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文化娱乐是庸人中的文化人,自以为是,似懂非懂,有文化的影子和潜质,而无真正的文化内涵,就好像站在楼底下大叫,“请各家各户伸出头来看看,你看我是哪家的?”

 

二是有效地利用文化资源,继续和挖掘文化价值。就一个县文化资源来说,有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和衍生文化,同样存在着文化安全的问题,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文化的安全性就是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性越高,安全度就越高。比如,衡阳县文化资源从性质上分,有从西汉建制无农不稳的农耕文化,有王船山思想经世致用朴素的哲学文化,有夏明翰等一代英烈“砍头不要紧”的红色文化,有彭玉麟、曾熙、琼瑶等名人文化,有岣嵝胜景、界牌瓷都的自然文化。这些都分别具有文化价值、现实价值、理论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现实中,资源荒芜,“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开发的成本高,供奉的多,利用的少。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又找不到结合点,人们都认为,“千城一面”已产生了视觉疲劳,但是,又真正有谁打破这个思维的定势?“千城一面”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方文化和圆文化的传统沿袭,需要推陈出新。如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多注入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需求,比如见缝插绿、邻家休闲、梦回童年、如家梦幻等,那么在某种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许能让低迷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和产生文化的增值,这就是文化的特质和魅力。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价值是最大的公约数。

 

三是塑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软实力。经济学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深层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三五年是卖商品,以质取胜、以诚信为本,后来能发展成知名企业、跨国企业、顶尖级的产业,都不外乎是卖商标,以理念取胜,以团队为本。这种理念就是企业的文化,把文化物化后,就成了品牌。阿里巴巴虽然是后起之秀,但是它的渗透力、迎合力、执行力令消费者为之抓狂,这就是品牌的效应。要塑造文化品牌,首先要有市场需求,切不可牵强附会,人帽带到狗脸上,“文化贴金”是大忌。需求是导向,遵循市场的规律。其次要有文化内涵,有文化的原始性、继承性和时代感,讲究无缝对接和文化融合,彰显文化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社会性。主流的文化、大众的文化谋划要站在高处,目标要定在远处,内容要做在实处。再次,能产生文化的附加值,作为文化品牌,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大程度是产生经济效益,文化是一种塑身,更加光鲜、更加理性,价值是一种承载性的体现,当多个文化品牌呈现时,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就随之实现。

 

四是防范外来文化的侵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区域文化的安全,狭义上可以认为是网络文化的冲击。安全生产它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五大要素,安全文化主要内容有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安全。语言文字它既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发展,是文明的一个标识。同时,我国很注重语言文字与网络语言的融合,把一些网络语言和文字嵌入了字典词典,并且把中国语言文字向全世界推广和发展,目前,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学堂。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去西方化”的底气十足,能化解文化霸权、文化帝国对我国的语言文字的危害。风俗习惯的安全是指独特而稳定的风尚、礼节、信仰、做法等的安全,求同存异、申遗保全,也改变那些不合时宜,不合时代要求的,渐进中发展,温和中取舍。如习总书记在印度访问时就表示,允许印度信徒来西藏膜拜,就是对习惯习俗的一种尊重。但是文化内在本质的东西决不能让步,那就是价值观念的安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人民的不二法门。生活方式的安全只是价值观念的外化,也是风俗习惯的个体性活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我们现在既不能去留长辫、缠小脚,也不能丢掉筷子去拿刀叉,微时代允许微变化,微变化而不影响先进性和民族性。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发展了,政治强大了,文化就有实力了,文化也就成立综合国力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世界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目前,中国有7-8亿网络用户,外来文化的侵蚀无孔不入,也确实让人担忧,提倡在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上,加以防范的同时,更要加强引导和打击的力度,引导人们真正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这种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无条件的。

 

五是满足人们文化需求,让百姓享受现有的文化成果。目前,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而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同步,存在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的“先后论”,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发展的“自然论”,上级有多少投入,本级做多少事的“沙漏论”,上面暴风骤雨,下面考核软指标的“冷热论”,有心无力,有规划无实质性进展,“涛声依旧”。殊不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文化安全的有力保证,让自身的、民族的、大众的、世界的文化占有利空间。因此,使所有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尽其利,在“文化提高”上各的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产品”上各得其需,就必须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人民群众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上下功夫。加强各种场馆建设,全面规划并抓紧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建设,特别是县一级的文化馆、图书馆和综合性文化中心,乡镇和城市社区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站,LED屏,行政村一级文化活动室,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营造文化氛围上下功夫,农民进城后,最担心的是孤独,现在,不仅城市人不想住在城里,而且农村人都更不想留在城里,跳广场舞被认为扰民,组建腰鼓队被骂为老妖,早晚成群走步被看作有神经。不敢走出家门,不敢走进社区,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没有社区引导,没有组织活动,上撞额头下撞膝头,“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在社区文化建设上,要给予艺术上支持,资金上扶持,活动上组织,办文化节,开展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各种自己喜欢,更能接受或是更能参与的文艺活动,发挥聪明才智,把本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把文化需求体现在精神面貌上。在发挥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上下功夫,利用广播电视、微波网络、喇叭村村通,多形式、多渠道、全覆盖,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精心打造一支文化专业队伍,形成城乡文化一体化。

 

六是注入文化元素,打造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升级版。文化是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内化的,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必须依托县域经济的支撑,文化元素又赋予县域经济的内涵,“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的住乡愁”,这就是文化价值,也是绿色的GDP有形地体现,如何注入文化元素呢?一要重规划。有目的,有重点,有意识的突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蓝天、碧水、青山就是灵性的文化,特别是城市的建设,是在有效的经营中,发挥其区划功能,我们常说的小气候,就是文化的凝聚,自然的小气候是历史的产物,人文的小气候是靠人类精心塑造的,物质家园没有精神家园去粉饰,是死气沉沉的。二是把文化根值于百姓。文化的源头在基层,没有下里巴人,哪有阳春白雪。人民是最有创造力和源动力的,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三是打造文化短腿,补足文化消费的短板,形成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作者:衡阳县委宣传部工会主席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屈晓棠)

关于区域文化安全的思考

103231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