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 2014-12-23 16:38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自2008年开始,道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始建设,目前全县一批功能齐全,集娱乐、休闲、图书阅览、电子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出现,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平台。

 

一、基本情况

 

1、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县、乡镇两级政府高度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通过五年努力,全县共新建文化站25个,并全部通过达标验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设施设备,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厅、培训教室、电子信息服务室、阅览室等,并配送了省里发放的文化设备和器材。

 

2、文化站管理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政府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文化站管理工作机制,制定了《道县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试行)》,对文化站常规管理和正常开放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对文化站设备和器材实施台帐管理。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目前全县共有273个文艺团队,如舞狮队、舞龙队、腰鼓队、民乐队、道县民间小调队等,这些文艺团体走向市场,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深受基层农民群众欢迎,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全县每年组织大、中型文艺演出40余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

 

二、文化站长效运行的创新机制问题

调研中,许多文化站工作人员对文化站长效运行的创新机制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将文化站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管理目标考核。过去文化站的工作在乡镇政府工作中,处于一种软指标状态,无具体的刚性考核目标和任务,导致文化站地位在乡镇一级处于可有可无的现状,重视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会对文化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加大投入力度,不重视文化工作的领导会对文化工作不管不问,根本不拨付文化活动经费,将文化站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管理目标考核后,这种情况会得到根本性改变。

 

2、建议将文化站设置为独立的事业机构。目前的管理体制是乡镇管理文化站工作人员,县文广新局负责业务培训和指导,这种体制导致文化站无职无权无经费,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安排去做计生、驻点等中心工作,无精力专职搞文化工作。同时,文化站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无经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活动难以开展,影响了文化站工作的正常开展。

 

3、建议县级文化站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目前,省里每年给每个乡镇拨付2.5万元的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要求县里给每个文化站配套2.5万元。但是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有财力配套,有的地方财力有限,不能配套,因此建议县级财政统一为文化站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使经费得到保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道县乡镇文化站行政方面由乡镇政府管理,县文广新局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在这种体制下,文化站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抓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许多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安排做其他的工作,导致无精力抓群文工作。

 

2、文化站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缺乏新鲜“血液”。目前,道县31个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3岁,年过40的达83.8%。近16年来进新人,不少文化站工作人员专职不“专”,是文化工作的“门外汉”,无文艺专长,缺乏为民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有的学识不高,能力较差,缺乏工作热情,不热爱文艺工作,难以保证文化站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

 

3、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道县乡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正逐渐完善,但是基础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利用信息共享工作的设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活动开展得较少,培训农民文艺骨干的工作未能正常开展,一些健身器材、娱乐器材等利用率较低,有的乡镇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较少。

 

四、如何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

 

1、把文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推动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守住阵地。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管好文化站的场地、设备,保证文化站正常的免费开放活动,组织群众健康有序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3、加强培训,引进人才,提高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对文化站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引进一批懂文艺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文化队伍中去,增强文化工作队伍活力。

相关阅读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103230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