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发表时间: 2015-04-17 09:21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就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如何顺应新形势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一、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形势新挑战。一是农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带来了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滋长、善恶标准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冲击。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农民进城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农村流动人口甚至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盲区。三是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报刊、电视、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广泛使用,导致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传播的负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四是群众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转而追求节奏更快的城市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层次要求更高。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欠到位。目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虚功”、“包袱”,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部署工作注重经济建设,考核工作偏重经济指标,也没有软任务,漂浮在半空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工作职责难履行。由于受体制环境的影响,宣传部门责权不统一,有责任无权利。县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科技等意识形态领域有不同的县级分管领导,党校、干部教育由组织部管,广电网络归省里管,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加大了工作指导、协调的难度。同时,意识形态各部门经费由政府部门管,干部调配、任职由组织部门管,造成基层宣传思想部门权力范围小、管理职能弱、协调能力低,在人事、经费、项目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当前,“控负”、“灭火”成了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


文化阵地不够高。一是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许多文化场所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建立的,文化活动少,常年处于闲置。二是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薄弱,县乡村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事业,造成文化事业经费短缺,设施设备无力更新,利用率很低。三是形式创新少,文化活动吸引力低。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特点研究滞后,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创新性,没有打造出文化高地,吸引不了群众。


队伍建设尚滞后。目前县区宣传部门受编制的限制,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各乡镇虽然配备了党委宣传委员,但一般都是身兼数职,个别的甚至兼任政协联工委主任、组宣统委员、武装部长、政法委员6职,且多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人员职务变动频繁,根本无法专注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乡镇文化辅导员、广播员因乡镇机构改革后编制统一归口到各乡镇管理,工作出现脱节,许多文化活动缺乏人力支撑。加之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工作的同志提拔慢、待遇低,久而久之,部分宣传文化干部产生了惰性心理,人才留不住,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克服困难,切实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个人认为:

重基层打基础。基层基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心。一要党委带头抓。各级党委要树立“像抓经济工作硬指标一样抓思想文化软实力”的意识,思想上促动,投入上拉动,队伍上带动,管理上驱动,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抓领导、各部门任务分工,建立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上下联动抓。省市县宣传部门要建立协同办公体系,强化上级宣传部在日常工作、新闻报道、基层基础、网络舆情等方面对下级宣传部的指导作用,为基层宣传部门创造更高层次的交流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上下联动,零距离无缝对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三要形成合力抓。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单位部门的力量,形成拳头,做好与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合力,打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孤军作战”的局面,发挥整体功能和联动效应。


建机制促落实。良好的机制是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要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最基层的乡村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查,切实解决“无人管事”、“无钱办事”的困难。要落实经费投入机制,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逐年增加。省财政要加大对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落后地区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社会资助等办法筹措资金,要强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进行专门考核。对各级党委主要从机制建设、规划实施、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宣传系统主要从理论教育、舆论宣传、文明创建等方面进行考核,把目标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起来,把平时的督促检查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干部提拔使用及绩效奖励挂钩,增强考核的约束力。


扩投入强阵地。阵地建设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手段和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逐年加大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要坚持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合理科学配置文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统一制作、统一安排、统一配送基层阵地的文化设备、文化产品、信息资源等,做到资源共享,不断充实内容和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奖励措施鼓励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到基层开发建设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事业。上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和社区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促成有条件的县区建设集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文体活动、法律咨询、科技普及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宣传思想文化服务基地。


抓人才建队伍。人才队伍是推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要把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紧抓好,科学制定省市县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实现县区宣传部正副部长、总编台长、新闻发言人、舆情信息员、网络评论员等重点对象赴省培训的常态化。针对基层宣传干部普遍反映培训机会少、平台低、力度不够等问题,举办全省图书馆长、文化馆长、文化站长、基层文化辅导员等培训班,积极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此外,省市宣传部要与县区宣传部及有关基层宣传文化单位之间开展“双向学习锻炼”,创新干部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03228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