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文化大戏”润城乡——长沙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表时间: 2015-04-27 11:03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告塘村,一座由大巴改造而成的流动图书馆内人头攒动,经典国学、农业科技、法律维权等书籍成为村民的“抢手货”。而设在村部公共文化站的图书室内,数千册书籍同样吸引着不少村民前来借阅,这仅仅是长沙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小小缩影。“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看有影厅、跳有广场、讲有故事、创有指导、学有辅导、联有网络、办有经费”,近年来,长沙市按照“资源整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和“十有”要求,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强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设施品质和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硬设施”助推“软实力”的良好发展格局,文化的种子已播撒城乡,文明之花已竞相绽放。


每到周末,浏阳市三口镇花城村河下屋场就热闹异常。舞台、标准篮球场、各式运动器械配备齐全,这里原本是一所废弃的学校,现在已焕然一新,成为河下屋场的文化活动中心。“我们都上台表演过。”75岁的胡云家在舞台上表演了两路拳术,《刘海砍樵》、《打铜锣》等经典花鼓戏经常轮番上演。“幸福屋场”是浏阳市农村的一种文化现象,以宗亲、地缘、历史而形成的自然村落为单元建设的“幸福屋场”,组织地方知名人士实行乡贤协商式自治,由政府投入配备硬件设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形成了特定的区域文化,十分受村民欢迎。“现在邻里矛盾少了,笑声多了,农村的活力又恢复了!”当地一名小学教师感叹道。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对2014年、2015年、2016年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数量提出了硬性要求,并纳入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市文广新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体育局制定了《长沙市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个乡镇文化站单独设置站舍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配有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厅,演出、阅览、培训、展览、体育健身五类设备齐全。每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内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统筹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文化建设离不开持续投入,长沙市始终把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民生工程,在经费上优先足额保证。每建设一个乡镇文化站市财政专项补助20万元,区县财政按照1比2的比例配套40万元;每提质一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区县财政按照1比2的比例配套。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6个县级文体中心,127个乡镇建有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中心86个,1242个行政村建成标准化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90个,依托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成乡镇、村图书馆分馆76家,全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来源:长沙晚报 4月26日A7版,记者:石祯专】

相关阅读

“文化大戏”润城乡——长沙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3228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