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湘西三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现象亟待关注

发表时间: 2015-05-22 18:43  

当前,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湘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其中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最为突出。

 

公益电影难叫座。2014年,根据省里核定,湘西州行政村数为1967个,年计划放映场次为23604场(次),全年实际放映场次为24180场(次)。虽然超额完成了任务,但映前宣传不到位,放映地点流动性大,这些已完成的电影放映上座率不高,惠及的农民群众不多。此外,当前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影片须由省里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影片库集进行集中采购,影片库电影内容陈旧,更新乏力,而集中采购又容易忽略地方特点,如去年集中采购的花鼓戏电影《老表轶事》和祁剧电影《王化买父》,由于地方文化差异,这两部电影在湘西州放映遇冷。

 

农家书屋难叫好。湘西州从2009年起连续5年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考核指标,截止2014年农家建设资金共计230.5万元,目前已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虽然农家书屋配送图书涵政经、科技、生活等六个方面,但由于书籍是省政府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这样虽然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但容易产生与农民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异。如在一些没有养殖产业的村,农家书屋却常摆着养殖方面的书籍,而与本村特色种植相关的书籍却难觅踪影。加上湘西州农家书屋管理员均由村主干或文化志愿者义务兼任,无任何报酬,人员积极性不高,宣传管理工作难到位。村民们获得农家书屋信息的途径很少,管理员开放书屋时间不固定,导致很多农村还存在“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

 

共享工程难叫响。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自2006年在湘西州实施以来,目前已建成1个市级支中心,8个县级支中心及各乡镇基层站点。但一方面由于该工程依托于州、县(市)图书馆、社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进行覆盖,人员大多为兼职,且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计算机1级水平,宣传、维护及管理都难到位。很多村镇农民群众对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一无所知,部分乡镇和村室甚至将配置的电脑等设备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存在一次投入易但日常运转难的情况。工程建设之初,各级财政一次性拨款统一配置了工程所需设备,但在随后几年没有续拨管理运营经费,管理人员工资、电费、电脑维修费用等只能靠基层服务点自行解决,日常活动经费没有保障,各项服务和活动也未能正常开展。

 

据此,建议认真研究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相关阅读

湘西三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现象亟待关注

103227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