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祁剧的历史地位及发展成就

发表时间: 2015-07-22 16:27  

祁剧因发祥于湖南省祁阳县而得名。祁剧旧称祁阳戏、大戏,又称楚南戏,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据《湖南地方戏曲史料》记载,祁剧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江西“弋阳腔”目莲戏的传入,与祁阳地方语言,音乐、祭祀、风俗、民情相结合,形成了祁剧的雏形,再先后融汇徽调,汉调和秦腔,从而形成了祁剧的高腔,昆腔曲牌体和弹腔(南路,北路)板腔体的独特风格,成为独立的剧种,并有了以祁阳,永州为中心的湘南各地祁剧永河派,以邵阳为中心的湘中,湘西各地祁剧宝河派,风格各异的两大流派。祁剧的流传相当广泛,在湖南主要活跃在永州、邵阳、衡阳、郴州、怀化等地,至今在广西,福建、广东、新疆、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也广为流传。祁剧的丰富剧目和曲牌直接影响到汉剧、赣剧、桂剧的形成和诞生。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祁剧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毛主席曾亲自为祁剧《昭君出塞》修改唱词,周总理作出了“要发展祁剧”的重要指示。1987年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国际目莲学术研讨会上,放映了祁剧《目莲传》部分录相,各国的专家对祁剧赞不绝口。在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中,各国专家观看了祁阳县祁剧团演出的祁剧《独钓寒江雪》,引起了轰动,2001年11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祁阳县祁剧团到北京录制了《黄忠带箭》、《打草鞋》、《叫街生祭》、《尼姑辞庵》四个折子戏,12月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名段欣赏》栏目播放,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走遍中国》栏目邀请祁阳县祁剧团拍摄了纪念柳宗元的专题片,祁阳县祁剧团演出的祁剧《金锁奇缘》,荣获2006年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剧目奖”。为了更好地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祁剧,由湖南省文化厅、永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祁阳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祁剧诞生500年纪念活动于2004年11月在祁阳县隆重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省文化厅厅长金则恭,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曲六乙、永州市市长刘爱才、祁阳县委书记王芳柏等领导参加出席了活动,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出版了《中国祁剧》、《祁剧画册》、《祁剧研究文集》三本书。正因为祁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祁剧这朵艺术奇葩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关阅读

祁剧的历史地位及发展成就

103226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