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评论】东安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发表时间: 2015-12-25 20:44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群众看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东安县抢抓历史机遇,推进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设施、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等向基层辐射延伸,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文化需求问题,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东安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其县城也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目前,东安县已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和18个乡镇(场)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有图书阅览室、培训室、文体娱乐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全县建成农家书屋493个,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形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免费开放实现常态。积极创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点已经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项活动都有显著增长,2015年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文艺培训、讲座和业务指导300余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乡镇文化站对公众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实现了免费对外工作常态化。


三是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2015年,东安县文广新局对农村文化广场和小舞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7万元,在全县各乡镇(场)和村(居委会)新建文体广场、配备一套室外音响、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伍、每月开展一场文体活动,现已完成了18个乡镇(场)50多个村文体广场及文化舞台建设,配套了部分体育器材和文化设施。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实现全县539个行政村(居委会)文化广场、小舞台全覆盖。全县“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全覆盖。


四是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该县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平台、民生实事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使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地域特色不断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县文广新局每年为各乡镇(场)、村(居)送戏、送电影、送图书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舜皇山艺术团为全县乡镇(场)每年进行“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演出活动70余场,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基层、送到农村。2015年,东安县“欢乐潇湘·幸福跳起来”电视全民广场舞大赛活动从社区海选,县初赛、决赛汇演,群众演出、群众参与和群众评价,发动之深、参与之广,规模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达到了“让草根当主角,让群众乐起来”的目的,受到基层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延伸到基层,坚持一月一村放映一场电影,全年共放映5860场次,观看人数近100万人次。


五是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近年来,我县的广场文化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广场,群众自编自演,尽享节日文艺展演、文艺舞大赛等文化大餐,广场俨然成了全县群众愉悦身心地第一舞台。2015年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20多场,组织文艺演出100多场,做到了“每月有活动、季度有高潮、全年不间断”。2015年端桥铺镇、大盛镇、花桥镇等10多个乡镇相继举办了群众广场舞比赛和文艺汇演,吸引观众达5万人次。


六是全力打造特色文化乡镇。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东安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打造“一乡一品牌”群众文化品牌,开展本土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挖掘和培育一批文化名村,创建“书画乡(镇)村”、“文艺乡(镇)村”等一批文化特色村镇,传承一批优秀群众文化项目。在2015年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美术、书法、摄影活动中,水岭乡选送的陈瑶林书法作品荣获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书法类一等奖;大盛镇农民画家周芳修美术作品《农闲时节》荣获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美术类二等奖。2015年大盛镇肖宏政笛子独奏荣获第十五届湖南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银奖,大盛镇游君福在2015年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荣获刀术项目金奖等。


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县文广新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截至目前,我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东安武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东安武术、东安鸡制作工艺、乌饭技艺、橙子糖技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大盛镇综合文化站率先成立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免费向群众开放。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有待加强。该县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偏少,图书馆现有面积800平方米,文化馆2000平方米,中央、省、市要求建设的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公共博物馆一直空缺,导致大型的活动和艺术展览无活动场所。按照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低于300平方米,全县许多乡镇文化站不达标。离国家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20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还相差甚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体育活动器材设备大部分村至今空缺,部分村文化活动场所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农村文化广场和小舞台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建设。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极度缺乏。在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之后,均不同程度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文化服务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尤其优秀的创新型文化人才十分缺乏;乡镇文化专干年龄结构老化,专职不专现象十分突出,同时兼职乡镇党委政府计生、农业等各项工作,部分乡镇文化专干空缺,专业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更无人领头。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问责机制。


三是文化项目不能满足需要。随着文化科技产品趋于平民化,传统的文化产品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因投入、人才等多方面限制,无法采用先进的数字服务,不能激发老百姓主动参与的兴趣,对挖掘、传承、发扬地方特色文化有滞后作用。“电影惠民”、“村村通”等传统文化工程,已不能满足老百姓主动参与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抓设施建设,巩固文化阵地。针对我县落后的文化设施现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早日建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公共博物馆,加快“县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步伐,解决目前我县无文化活动中心的现状。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工程要继续推进,扩大覆盖面,争取早日在我县农村全面覆盖。


各文化单位要按照要求配备相应的活动设备,并发挥好功能作用。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文化建设的成果。


(二)抓政策制定,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稳定可靠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益性事业,政府要突出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任期目标管理,纳入财政预算。要确保足额落实国家文化项目的配套资金。农家书屋管理员应给予一定的工资待遇,确保农家书屋正常运转。


二是要制定一些保障文化事业正常运转的政策措施,确保文化设施建成后能正常运行。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成后,要尽快落实配套设施和活动经费,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建立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从规划建设、投入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硬性考核指标。


(三)抓人才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总体素质。目前,我县的文化工作队伍总体素质不是很高。对照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他们中间许多人,业务能力弱,总体素质还不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轮训,尽快帮助他们提高适应新形势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文艺工作者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逐步改善基层文化队伍的组成结构,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水平,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活力。

相关阅读

【评论】东安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1032208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