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调研报告】永兴县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 2017-03-09 15:26  

永兴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又是革命老区,是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乡,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永兴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多次组织住建、文史、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通过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走访群众等方式,对红色军事文化遗产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军事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陲,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1979平方公里土地的永兴,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黄克诚、尹子韶、黄庭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足迹。

 

(一)工农运动星火燎原。1926年——1927年,永兴县在湘南地区率先成立中共永兴支部后,在全县广泛开展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组建了15个区农民协会,137个乡农民协会,会员达59800余人,组建了3760人的农民自卫队,是当时湖南省农民运动规模最大的县之一。同时,组成12个行业工会,会员1053名,组建了100多人的工人纠察队。成立了县、乡、区女子联合会及共青团支部、学生联合会。

 

(二)湘南起义名垂青史。1928年,永兴县是朱德、陈毅发动湘南起义时建立的苏区,红色政权覆盖全县,建立了地区、县、区、乡四级苏维埃政权,是一个完整的苏区县。敌人对红色政权进行“会剿”后,黄克诚带领永兴农军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参与了朱毛会师,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贡献了力量,永兴成为井冈山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游击战争英名显赫。1928年——1934年间,,永兴县是湘赣红军和游击队共同开辟的苏区的对敌前沿阵地,武装斗争牵制了大量敌人,永兴成为湘赣苏区的组成部分。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永兴县是湘南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永兴县于10月4日获得解放。由于永兴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招致敌人疯狂镇压,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1264名,还有数以千计的无名烈士。同时,涌现了开国大将黄克诚、红十四军军长何昆、川滇黔纵队司令龙厚生、湘南特委书记尹子韶等著名革命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永兴县非常关怀,1951年8月,谭余保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对永兴县这个革命老根据地是进行了专程慰问。1953年,永兴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24个老区县之一。2013年,又被认定为井冈山和湘赣苏区县。

 

永兴遗留下的红色军事文化遗址、遗迹,点多面广,主要的红色文化遗产有7处。

 

(一)板梁暴动旧址——位于永兴县高亭镇板梁村。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元月,朱德、陈毅在宜章发动年关暴动后,黄克诚、尹子韶便在此发动板梁暴动,宣布成立“永兴县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尹子韶任司令,黄克诚为党代表。

 

(二)黄克诚故居——位于永兴县油麻镇下青村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克诚大将在这里渡过了他的童年后,踏入了他戎马一身的革命活动。黄克诚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县城区博物馆内,分为“追求真理、投身革命”、“智勇兼备、战绩辉煌”、“从政治军、业绩卓著”、“高风亮节、一代楷模”四个部分,永远昭示着八方游客艰苦创业,拼搏争先。

 

(三)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遗址——又名太平寺,位于永兴县便江镇一中校园内。1928年3月16日—20日,中共湘南特委在太平寺召开了首届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成立湘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陈佑魁当选为主席,朱德、陈毅、尹子韶等21人为执行委员,会后开展了土地革命试点工作。

 

(四)永兴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又名关圣祠位于永兴县金龟镇安福村下街组,1928年3月,朱德从耒阳率领红军经此上井冈山,在关圣祠左厢房住宿一晚,并开会指示永兴、耒阳农军攻打安仁。关圣祠201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何昆故居——位于金龟镇牛头村,何昆,红十四军军长。1898年,何昆在此诞生、读私塾,1928年元月,何昆回乡在此进行军事训练。该故居201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永兴县政府拔出专款300万元对何昆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

 

(六)黄庭芳烈士墓——位于油麻镇大丘村,黄庭芳1902年出生,永兴党组织的创造者。1926年成立新的县农民协会,并被推选为委员长。同时,组建了永兴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任书记。还被选为永兴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领导全县农民进行抗税斗争取得胜利。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耒阳寻找党组织时被杀害。

 

(七)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永兴县便江镇(县城区),兴建于1982年,主体纪念碑正面刻唐天际将军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基座正面用汉白玉刻有黄克诚大将题词:“百多年来,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8年,该碑被定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二、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及主要成效

 

永兴县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等单位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不断深入。永兴县文体广新局及有关职能部门、乡镇积极开展保护宣传工作,结合“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印发与宣传保护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增进了全县人民对永兴红色文化内涵的了解,提高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军事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一是县政府颁布了《永兴县重点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加强了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二是开展了红色军事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建立了规范档案,三是实行保护责任制,每年与相关单位签订《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县文物所对红色军事文化遗产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了日常管理。

 

(三)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先后完成黄克诚故居、何昆故居等红色军事文化遗产的修复;通过积极申报保护项目,加大力度争取国家投资,重点对国家级、省级文物进行了抢救与保护维修。

 

三、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

 

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文物法规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址的财富性,保护的重要性,认为保护是一个包袱——保护要花钱,只算眼前经济账,不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

 

2、文物保护机构势单力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全县设有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与博物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共有9个编制,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所6人,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与所承担的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繁重的保护工作任务极不相称。博物馆临时讲解员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大,甚至有时出现没有讲解员的情况,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宣讲质量。

 

3、保护经费投入渠道狭窄

 

文物保护工作经费短缺,文物缺乏日常保护经费,红色军事文化遗产维修经费投入不足。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财政预算投入,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一些急需维修的红色军事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修缮,存在安全隐患。

 

4、保护工作不具体,不细致

 

一些产权没有置换的红色文化遗址,本应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由于缺钱,没有公布。在普查的纸面上做保护,实地当中却没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

 

5、文物保护合力不足

 

与文物保护有关的文体广新、文物、史志、住建、国土、环保、财政、规划等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阵,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长足发展。

 

6、对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罚,执法权有的属于公安;有的属于工商、环保;即使属于文物部门执法的,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因而出现了县级执法乏力、不到位现象。

 

7、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不够

 

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没有跟踪落实;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多渠道,多方位争取资金来保护红色文化遗产。

 

四、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址的建议与对策

 

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红色文化遗产没有了,红色文物被掏空了,那么,红色文化的永兴就等于是一个空架子,红色永兴谈起来,也显得苍白。因此,要转观念,强认识。要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作为永兴,乃至郴州的一项红色文化事业来抓。既抓红色文化遗址硬件保护,又抓红色文化软件的保护。通过保护与利用,把永兴办成郴州红色文化的高地,郴州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议:

 

1、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只有保护好,才能更好地为永兴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它来对人们进行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廉政教育。为了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址,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广场电视墙等媒体,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意识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提升全社会的保护观念。通过宣传,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不搞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就愧对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通过宣传,让人们深深地懂得,保护不单是政府的事儿,居住红色遗址房屋的业主有责任,全社会有责任;通过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的认知度,增强人们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法制观念;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大红色文化对外的推介力度,提高影响力,引起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2、理顺体制,加强文保管理机构力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永兴文物管理所单设,并更名为“永兴县文物保护局”。机构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能任务相适应,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工作。提高博物馆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确保讲解员的稳定性,以提高讲解员演讲的技艺与水平,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效果。启动永兴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建议委员会由党史、文化、广电、文物、文史、宣传、国土、公安、发改、民政、旅游、建设、规划等部门组成,由一名县领导分管,具体抓,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责任,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转方式,创机制,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进一步挖掘出永兴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搞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碑、牌标志。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乡建设中,将危房改造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有红色文化遗产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 

 

4、加大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

 

县文物管理所要经常对县域内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巡查,加大红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保护区域内有建房苗头、及堆放杂物的现象,要及时提醒乡镇、单位或业主。对保护区域内的旧房,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不能置换的,拆旧建新时,坚决杜绝原址上重建。

 

5、拓宽渠道,加大对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

 

近年来由于受财力影响,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许多急需维修的红色文化遗产因资金短缺而难以实施抢救维修保护。因此,建议应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保护规划,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使濒临损毁红色文化遗产逐步得到抢救性维修和保护。在加大财政扶持的同时,出台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协会、宗教团体和个人等参与、捐助、保护与利用。同时,要创新体制,通过上面争取、政府出资、社会募捐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文物保护基金,促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调研报告】永兴县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103210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