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观察】衡山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现状思考

发表时间: 2017-04-24 17:10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乡镇综合文化站是乡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因此乡镇综合文化站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如何服务百姓,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采取个别谈话、到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衡山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的状况进行了调研,收集整理了文化站建设及作用发挥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目前衡山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方面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思考,比如重建设轻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较弱、人员结构不太合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亟需加以改善。特别是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乡镇文化专干队伍的现状,对上级部门领导拿出有效的办法和对策提供参考。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

 

合乡并镇前衡山县共有整合17个乡(镇)文化站、广播站,设立乡镇文化综合服务站,为正股级事业单位,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4 名。合乡并镇后全县共有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所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房屋产权和设备归属乡镇文化站。并统一制定了免费开放项目和开放时间。乡镇综合文化站分别配有计算机各5台,电脑桌椅各5套,乐器各8种,音响设备和乐器各1套,投影仪各1套,电视机各1台,数码相机各1台,摄影机各1台。乡镇综合文化站分别设有培训教室,共有培训桌椅590套。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建立了图书室,现共有图书28280册,阅览桌椅各1组。

 

为了真正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作用,我县各乡镇都配备了文化专干,除了白果、店门、福田、贯塘、江东、永和这6个乡镇只分别安排一个文化专干以外,其他乡镇都配备2名或2名以上的文化工作人员,其中长江和岭坡各2名,东湖、萱洲、新桥各3名,开云5名,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共配备了24名文化专干,其中在编23人,临聘人员1人。24名文化专干中高中学历6人,中专学历7人,大专学历8人,本科学历2人。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衡山县的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管理也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但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站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建成后,由于缺乏人员编制,大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工作上来,文化站的管理的稳定性和0开放时间受到了限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专干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站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二)乡镇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乡镇文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基层文化干部的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造成文化队伍不“专”的原有二方面:一是文化专干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二是文化专干兼职太多,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大量精简,文化专干不专职,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投入到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不到20%,造成文化工作人力资源隐形不足,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受到影响。

 

(三)文化站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乡镇文化站都配备了文化器材设备,购买了电脑、书架、桌椅、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图书等。文化站设置“四室一厅”:文化活动室、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和一个多功能活动厅,无论是从功能、结构还是硬件、软件上都能满足乡镇文化站的基本需求,但是没有专人的维护管理,有效利用,使配备的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个别乡镇的设施设备甚至出现了损坏和丢失的现象,致使免费开放工作无法进行。

 

(四)文化站的长效机制不完善。乡镇文化站建成后,如果不能及时制定相应的长效机制,使文化站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就会使这项“惠民工程”变成“政绩工程”,各级应对文化站的后期运行维护给予经费支持,安排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同时在设备、音响、乐器、图书更新方面安排资金,在文化站开展活动方面安排经费,确保文化站的正常运作。

 

(五)管理体制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后县业务主管部门及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双重管理体制,给乡镇文化工作开展和管理带来不便。比如有的乡镇文化站硬件建设不达标,房屋挪作他用,文化专干大部分时间精力都在搞乡镇中心工作,几乎不从事文化工作。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未能专款专用;乡镇文艺人才匮乏,活动难以开展。

 

三、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管理力度。文化专干要加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做人民的公仆。关注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薄弱的文化需要,改进百姓不满意的文化服务项目。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百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二)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要整合资源,采取行政措施、政策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在职文化专干的培训培养力度,注重定向培训。如与省市相关文化艺术院校挂钩,分期分批集中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文化专干学习交流活动或培训等。文化专干如不紧跟时代、更新知识,必将无法胜任农村文化工作的岗位。乡镇文化专干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正确把握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引领农村文化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普知识、惠农惠民政策,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好现有文化艺术人才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文化工作岗位规范和考核制度。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促进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现有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文化人才联系制度。吸收各类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文化知名人士,为政府的重大文化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文化队伍。注意培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基层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四)文化站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比如多开展像萱洲古镇花海节、乡村生态旅游节、白果黑葡萄旅游文化节、魅力衡山摄影大赛、乡土文艺汇演、衡山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等系列特色活动,举行广场舞比赛、乒乓球赛、气排球赛、妇女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挖掘本土文艺人才的智慧,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使广大群众在健康向上的娱乐中受到教育。其次是打造文化品牌,创新服务方式。文化品牌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一个地方独其特色,独具魅力的无形资产,乡镇文化站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也要注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五)、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一是政策激励。应积极探索制定文化人才引进、培养、管理等政策性文件,重视文化机构建设。对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补助,落实优惠待遇。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奖”等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力度,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二是荣誉激励。赋予文化人才政治上的地位和权利,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名额分配中充分考虑文化人才的比例,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文化人才当选。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联系优秀文化人才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走访慰问活动,了解文化人才政策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文化人才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要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于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文化人才,要及时予以重用。

 

乡镇文化工作,只有确实做到领导重视、理顺体制、加强投入、提升素质,才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迸发活力,提升服务效能,才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使广大农民享受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为实现文化兴县、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观察】衡山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现状思考

103208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