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关于武陵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表时间: 2018-10-18 15:46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必须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用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全面了解武陵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期,武陵区文体局成立调研组,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总量初具规模

 

1、武陵区共有文化企业法人1155家,涉及十大类71个行业,占全区企业法人总数5961家的19.38%,占全省文化企业法人总数4万家的2.89%。其中,规上文化企业35家,占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总数2937家的1.2%,占全区“四上”企业总数441家的8.16%。

 

2、2016年规上文化企业年营业收入19.67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10.41亿元,行业从业人员2401人,完成税收1.88亿元,较2015年同比下降39.68%。体量最大的金鹏凹印年营业收入13.91亿元,实现利润3.76亿元,从业人员742人,完成税收1.81亿元。

 

(二)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1.文化+动漫引领新型动漫产业生态。武陵区高度重视动漫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了一批如《刘海砍樵》《孟姜女》等优秀本土原创作品。积极推动动漫文化企业产业转型,创源动漫由过去的单一动漫制作业务发展为集原创动漫制作、周边动漫产品销售和组织动漫商业性表演等为内容的综合性动漫企业。连续5年举办了夏日动漫盛典,将其打造成为湘西北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文化产业品牌,通过动漫展的举办,既促进了动漫文化产业的多方交流,也带动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文化+品牌推介武陵形象走出去。武陵区编演的《新编新事多》作为湖南省唯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受邀参演CCTV-7 “爱我国家 圆梦中华”端午节主题文艺展演。常德丝弦《又唱新事多》受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的邀请,参加了央视综合性曲艺栏目《我爱满堂彩》的节目录制,向全国的观众朋友们展示和推广常德丝弦。开展了武陵形象歌曲歌词征集评选活动和武陵形象歌曲制作。通过积极打造文化+常德丝弦品牌等,向社会各界推介了武陵、介绍了武陵。

 

3.明确主题定位抓好文化+旅游项目创建。一是做好旅游园区和项目建设。今年来,武陵区重点投资建设了河洑文化产业园、老西门城市文化旅游商业街、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三个文化项目,旨在通过聚焦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二是推进文创产业发展。指导鸿林坊进行文化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目前已设计出分《常德揽胜图》丝绸画卷、黑檀木《诗墙》书法镇纸、仿古竹雕《善卷德行》等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

 

4.文化+体育填补武陵区文体产业空白。近年来,我区相继开展了武陵区登山比赛暨游园活动、武陵区广场舞大赛、社区文化节等活动。各项文体活动的推进,吸引了多方游客,促进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了最大限度的“盘活”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全区文体活动需求,激活文体产业发展,目前,总建筑面积12228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的武陵区青少年妇女儿童和全民体育运动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三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该项目完工后将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提供优质服务。“三中心”除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外,还将承担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等主要功能。

 

二、存在的问题

 

1.专业型人才不足。全区35家规上文化企业2401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13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420人,拥有发明专利38项,但是人才分布却不均衡。常德市九层麻质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是在原麻纺厂改制后由6名下岗职工成立的,虽然专业度毋庸置疑,但是却缺乏企业良性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人才。随着动画市场的急速发展和动漫产业的扩大,其所急需的创作和策划人才也日渐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即使有人才,企业的普遍反映也是留不住。去年,虽然武陵区率先在全市制定出台《关于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到武陵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但规定仅适用于到武陵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对于企业引进人才没有相应的政策激励和保障。

 

2、产业品牌“含金量”不够。全区注册文化产品商标90多个,占全区注册商标数800多个的11.25%,文化产品品牌无一入选中国品牌500强、湖南文化品牌40强。没有一家上市文化企业和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目前文化产业属于“三无”,无叫得响的品牌、无打出去的广告、无足够的创新,自己在家里扎堆热闹,属于墙内开花只在墙内香的那种。

 

3、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在调研中发现,对于正在逐步发展的中小企业而言,经常由于资金问题而导致束手束脚。前段时间社保征收政策的改革,明确了社保缴费改为税务部门征缴,对于之前 “低缴”、“漏缴”社保费的企业则又是一拳重击。诚然,按要求足额上缴社保费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但也不可以回避中小企业负担的存在。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资金问题,对前景好但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目前武陵区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进行扶持,税收补贴、保费补贴等制度也没有未建立。政府工程中涉及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没有特别向区内企业倾斜。如何精准扶持、对症下药,则是全区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今后工作思路

 

1、壮大产业平台。打造武陵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和对外展示的主阵地。在市城区选择合适区域设立文化产业园或文化产业街,打造中端文化企业聚集地,对小型文化企业、文化个体户给与场地租金优惠,拓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引导现有小企业做大,繁荣文化市场。

 

2、培育多元品牌。培育以微小说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业态。办节品牌化。扩大武陵国际微小说节影响,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文化盛宴,向文化大舞台、产业大展台、招商大平台转变。品牌基地化。加快建设微小说、微电影创作基地,作为微小说品牌落地生根的平台和载体,以基地为原点辐射整个常德市城区。基地产业化。将微小说、微电影基地打造为微小说文化产业的“大脑”,逐步拓展“互联网+微小说”、文化旅游、微电影拍摄等周边产业链条,最终形成以互联网终端为龙头、多种模式百花齐放的丰富业态。努力扩大常德丝弦的影响力。争取举办一些更加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扩大武陵区的知名度。

 

3、建设人才队伍。一是配齐配强人员,解决“想干事没人干”的局面;二是制定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给文化产业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三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文化产业人才专业化水平。

相关阅读

关于武陵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103197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