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展示时代风采 唱响民族歌剧

发表时间: 2018-11-13 08:00  

 

继2000年《假若今生再来》获湖南省第三届创作剧(节)目汇演优秀剧目奖并获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多多的春天》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且进京会演获奖之后,由衡阳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最新排演的原创民族歌剧《田垄之上》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且参加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会演,喜获田汉大奖和七个单项奖。

 

《田垄之上》(冯之编剧、陶先露导演)讲述海归大学生陈若水在国外留学时,在网络上认识了志同道合回乡创业的女青年何青莲,自愿回国投身新农村建设。他们一起在农村当乡村创客,带领田龙村村民发展山茶油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该剧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陈若水不慕殿堂之高,甘愿躬耕于田垄之上,自愿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感人故事。该剧歌颂了新时代青年人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伟大情怀。

 

我们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戏。

 

首先,人物有血有肉,矛盾贯穿始终。

 

人物刻画是戏剧的生命,是构成矛盾冲突的必然。《田垄之上》的主要人物陈若水、何青莲、陆秋萍(陈若水之母)、田阿公(村主任)等的刻画是成功的。

 

男主人公陈若水一腔热血来到田垄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立志要改变新农村面貌,但在创业中受到挫折,母亲的不理解,何青莲的离去,田贵生(当地山茶油公司老板)的作梗,但他克服种种艰难从不放弃,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取向。

 

他正直善良,用真诚感动每个人。扮演者罗汉,人物表演准确,演唱激情饱满,是湖南歌剧界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

 

女主角何青莲回到田垄村里帮助陈若水一起创业,但遭到田贵生的阻挡。陆秋萍极力反对儿子与何青莲来往,她内心矛盾重重,忍下痛苦,最后她用真情感动了陆秋萍,感动了田垄村民。扮演者李君,表演大方,声情并茂,赢得剧场一片喝彩。

 

陆秋萍,爱子心切。对儿子由不理解到理解,对何青莲不信任到信任,充分地表现了女性知识分子的理智与豁达。扮演者江春燕,表演得体,演唱动人,值得称赞。

 

田阿公,德高望重,深受村民爱戴。他对陈若水的到来和田贵生的私心,做到心里有数,在全剧起到“润滑剂”的作用,风趣好看。扮演者肖建平,老当益壮,歌剧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幽默大方,功底扎实,为全剧增色不少。

 

第二,舞美灯光添色,表演空间空灵。

 

舞台呈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山野田庄。

 

台中用几个平台搭建成的是一层一层的“龙脊梯田”,既突出了剧名《田垄之上》农村田野的美景,又可根据时空不同来切割表演区域。如第一场中的远在国外的陈若水与田垄之上的何青莲,他俩微信的聊天及各自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给观众。再如第二场中的田贵生和陆秋萍的微信通话,借用电光技术表现出了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舞台空灵,达到和谐统一,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

 

舞美设计者将人物要求、时空要求和表演的要求,精准设计,值得称赞。

 

第三,不得不重点提到音乐特点,提到音乐彰显歌剧魅力。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由此可见,音乐创作的好坏是决定一部歌剧成功的关键。

 

《田垄之上》在音乐创作上融入了外国歌剧的特点和元素,又将衡州花鼓戏,岳北山歌融入其中,使该剧的音乐素材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一)贯穿剧中的四个主题形象

 

1. “戏曲性”的序幕第一主题

序幕在唢呐的吹奏声中进入,运用了衡州花鼓戏的旋律主题,巧妙地加入了本土戏曲的元素。旋律中运用了A羽民族调式,又加入了“小二度,小七度”这种不协和音程,凸显了乡村形象。旋律中又融入了长调的感觉,宽广,亢长,好像置身于广阔的乡村田野之中,用音乐表达了陈若水与何青莲在网络中相识相认,心心相通。这个序幕主题在第二场、第四场的唱段中变化再现,特别是在第四场中,序幕主题是贯穿其中的主要音乐素材,是每一章节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音乐素材。

 

2. “抒情性”的《田垄》第二主题。

《田垄之上》第一主题音乐,首次出现是在第一场的曲二的第62小节,作曲家运用了非常优美的旋律,柔和的弦乐音色缓缓地诉说,这是《田垄》最重要的主题旋律之一。这个有代表性的《田垄》主题在整部歌剧中出现了四次,多次再现、变化,层层进入重叠在一起,设计精巧,用音乐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准确到位。

 

3. “跳跃式”的《田垄》第三主题。

第一场的曲四《太阳你是我的娘》,活泼诙谐的曲风,节奏小快板,轻松风趣,让人眼前一亮。机趣地运用了纯一度音程,配合节奏的重拍特别有一种情愫。好像置身于乡村路上狂奔,表达了人民丰收前的喜悦。

 

4. “人物性”的《田垄》第四主题。

要说这部歌剧最“人物性”的角色就是田贵生的唱段。音乐运用了外国歌剧咏叹调的写法,男低音的声线与主角的唱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上的写作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现出了疑虑重重的情绪,人物个性表现鲜明。

 

(二)作曲技法的运用

 

当今作曲技法是多种多样的。《田垄之上》的作曲家没有运用传统的音乐结构来创作,而是用伴唱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内心的矛盾,从以前的思想形式中解脱出来,跳跃式的多段的音乐形式,在音乐进行中紧密的场与场之间的连接,对整个场景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非常贴切。

 

在整部作品中,作曲家在声乐上用分曲结构完成,在器乐方面则运用贯穿式的手法,在配器上,充分发挥了民乐和管弦乐的各种演奏技巧。乐队的重奏,独奏,合奏三个结合到天衣无缝,包括民乐与西洋乐的配合更是如虎添翼,配器的背景音乐让观众身临其境。作曲家还运用了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配合在一起,各种各样的打击乐音色紧凑叠置,节奏很有特点,“紧拉慢唱”的音乐形象精巧,把音乐更形象化,人物表达更细腻。

 

(三)演唱形式多样性

 

1.在第一场中,陈若水与母亲发生争执之后,剧作家又为陈若水与何青莲安排了一个具有特点的二重唱,唱出了女主角与男主角的相互信任。整个唱段旋律高低起伏,节拍和速度的转换,表现了他俩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坚强决心。

 

2. 剧中的独白唱段、多重唱段是该剧的重要特点。田贵生对何青莲的苦苦追求,他的独白唱段,其旋律低沉下行,反应了他内心的焦虑不安。他与何青莲的内心矛盾,用重唱的形式丰富多彩。还有何青莲,陈若水,陆秋萍之间的三重唱在加强戏剧冲突方面更深化,更能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能在舞台上精彩演出,能看到优美的灯光布景,能看到合理的舞台调度,能听到动人的音乐旋律,能看到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导演是功不可没的。陶先露,是创作型的导演。

 

最后提点建议:老板田贵生的服装,不要穿西服,穿夹克会好些。因为外穿西服,内着小马夹,人物看起来像绅士,不太像农民老板。再者,最后一场母亲陆秋萍对儿子陈若水的思想转变太突然,陡了一些。若在前面母子两人的戏,多一点,写足点,或许好些。

 

总之,《田垄之上》这部民族歌剧反映了人们真实的当今生活,渗透了人们当今的精神面貌,是新时代新主题的需要。坚持主旋律创作,坚持优秀现实题材的创作,是当今艺术家的责任。

相关阅读

展示时代风采 唱响民族歌剧

103196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