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国保名录中的中国茶遗产

发表时间: 2018-12-06 10:5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295处。从农业遗产和以农作物作为主要商品的不可移动文物角度,来检索国保名单,共计有10处与茶相关的遗产。它们分别是:先农坛、玉山古茶场、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清农事试验场旧址、安江农校纪念园、聚馆古贡枣园、茶马古道、重安江水碾群、景迈古茶园、红河哈尼梯田。另外,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公布了“十三·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其中相关的文物有“万里茶路”。两者合计仅有11处(附表)。

 

 

从附表来看,11处与茶相关的遗产,仅占整个国保总数的千分之三;与茶具有强相关性的遗产仅玉山古茶场、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茶马古道、景迈古茶园、万里茶路5处(附照片),仅占整个国保总数的千分之一;古茶园更加稀少,当前全国仅景迈古茶园1处,占比为万分之二。

 

 

茶叶出口,在清代早中期,是中国外贸的最主要物资之一。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中国出口的茶叶量,曾经占世界茶叶贸易的70%。世界公认,我国的茶叶出口,对全球很多国家带来了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当时中国的产茶区,遍及南方各省。

 

可可、咖啡、茶,是公认的世界三大饮料。《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咖啡种植园、葡萄种植园已经有数处了。但世遗名单中的茶类遗产仍然是空白。

 

当前国保名单中的茶遗产数量极其稀少,与我国茶业在历史上的全球性影响严重不对等。

 

我国历史上的传统产茶省份,如: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河南,近年来都陆续有发现古茶树、古茶园的报道。而这些古茶树、古茶园的分布地,往往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内最早发布的古茶树保护行政法规是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当前各地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急剧上升,甚至颁布了国内第一部省级层面的行政法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2017年9月)。

 

现大家虽已经就古茶树的“入门树龄”为100年达成基本共识,但,茶遗产视野中的古茶树如何定义?何为古茶园?这些基本问题,仍然没有厘清。

 

积极进行中国茶遗产的研究,在条件成熟时推动中国茶遗产申报为世界遗产,既可以向世界讲述中国茶叶故事,又可以通过茶产业脱贫致富,从而实现遗产的活化利用,实现“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反哺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

国保名录中的中国茶遗产

103196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