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郴州旅游文化产业渐入佳境

发表时间: 2007-09-30 00:00  

2007年中国郴州(山水银都)生态旅游节各项活动已圆满落幕。这是郴州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宣传推介郴州的又一大手笔。以生态旅游节会等为促销主体,郴州旅游文化产业进入平稳上升轨道。今年1至7月,该市累计接待游客44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31亿元,同比增长21.38%。

作为全国节会50强之一,中国郴州生态旅游节已成为郴州旅游文化市场开发的一个品牌。“东江湖、飞天山、莽山、温泉、古民居”,郴州系列生态旅游节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发展了旅游文化产业,提升了该市旅游的整体形象,促进了旅游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郴州以节会的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拉长旅游文化产业链条,发挥旅游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抢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有利时机,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郴州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成立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商议旅游文化产业重大事宜。

自2005年始,该市就把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终综合考评体系,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增加旅游产业引导资金。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旅游的浓厚氛围。

着力创新方式,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多方资金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资兴市与华天集团合作开发东江湖旅游风景区,是创新旅游主体经营机制,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此外,该市按照“立足粤港澳、延伸东南亚、构筑‘红三角’、打造‘大湘南’”的思路,不断壮大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在广州市设立郴州旅游(粤港澳)推广中心,为全省首创;邀请粤港澳等地区的旅行商、记者来郴踩线采风活动,组织“百万广东人游郴州”主题活动;与广东韶关、江西赣州构建了“红三角”旅游经济圈,与永州、衡阳、株洲联合打造了“大湘南旅游经济圈”。

文化是旅游之魂。只有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底蕴,才能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该市注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树立文化资源品牌,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积极开展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物资源品牌。义帝陵、三绝碑等已成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物资源形象品牌。湘南起义年关暴动旧址被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黄克诚故居、“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被纳入全省30个重点红色景区。“红色旅游”已成为全市对外宣传接待的形象窗口和重要阵地。

目前,一批展现郴州旅游文化形象的广告语、一批宣传促销郴州的文艺作品、一批代表郴州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正陆续创作展出;一台名为“郴”的旅游文艺节目,也将充分涵盖我市独具特色的湘昆、义帝的故事、嘉禾伴嫁歌舞、临武傩戏、汝城香火龙、瑶族山歌和长鼓舞、桂阳碗灯舞及散布于全市各地的花灯小调等文化内容。

这一系列体现郴州文化底蕴、展现郴州地域民族风俗风情的文化旅游新品牌,将为郴州旅游文化产业增光添彩。

近年来,全市旅游的总量和质量快速提升,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不断壮大。在今年4月份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大会上,省旅游局局长袁新华曾表示:“郴州旅游产业颇具规模,富有特色,许多工作在全省都走在前列,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三,属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

目前,该市基本形成了“生态休闲、寿地福城、漂流探险、温泉健身”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正朝着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打造“南国一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大步前进。

(郴州市旅游局 供稿)

相关阅读

郴州旅游文化产业渐入佳境

103257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