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推进大项目 发展大旅游 浏阳市旅游开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表时间: 2011-11-09 00:00  

推进大项目 发展大旅游

浏阳市旅游开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浏阳市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了“东区休闲避暑、南区红色文化、西区花木走廊、北区运动保健”的旅游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接待游客5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7%、32.63%。2011年1-9月,接待游客548.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3%、31.47%。

一、着力健全大旅游工作机制。一是形成发展旅游共识。浏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浏阳的支柱产业,全市上下形成了集中力量、全力打造大围山旅游品牌的共识,各职能部门支持旅游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大旅游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成立全市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大围山旅游开发联席会议制度,明确19个单位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讨旅游工作。三是成立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以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为平台,筹措大围山建设开发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融资、统一土地控制、统一开发建设”的“四统一”模式,统一经营开发大围山旅游区。

二、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一是精心建设以大围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大围山旅游板块,主要覆盖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镇和张坊镇等区域,面积729平方公里,山林面积90多万亩,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浏阳市充分挖掘大围山旅游资源,突出森林养生、文化休闲两大特色,凸显浏河源、长沙之巅、地质公园、古镇人文景观、优质水果、客家文化等几大卖点,推动了旅游经济较快发展。目前,针对四大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规工作全面展开,正组织专家评审。景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大围山滑雪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冬天投入使用;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即将举行专家详审,有望年底成功挂牌;重点建设了浏阳河溯源观光、泥坞水上运动、绿色水果走廊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客家民俗文化街正抓紧建设中,预计明年杜鹃花节期间开街;开发建设大围山东麓园风景名胜区,率先制定《张坊镇生态文明镇建设总体规划》,正式把旅游产业纳入全镇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组织实施。二是拉开浏北动感体验旅游圈骨架。中南地区首家总投资1.2亿元赤马室内湖滑雪场即将开业;周洛飞瀑漂流完善了标识标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启动了长沙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投资4000万元的医药养生文化城项目,完善了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内涵。三是提升浏南红色花炮文化旅游线路。耀邦故居申评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旅游局初评;大瑶中国花炮博物馆即将建成;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完成了对杨勇故居的修缮,中国少年红色文化体验大本营基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三、强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一是打造休闲度假品牌。精心打造了浏阳河乡村休闲观光节、杜鹃花节、漂流节等一系列节会活动,效果很好。其中漂流节日益火爆,成为浏阳生态旅游的新亮点。二是创新旅游推介载体。该市分别与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萍乡日报社、长沙市旅行社协会等签订了合作协议,稳定和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扩大了浏阳市旅游影响力。三是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结合浏阳旅游资源的季节性特征,推出“春赏花”、“夏漂流”、“秋采果”、“冬滑雪”的一日游特色路线;整合文化旅游和山水旅游的资源,规划布局了东南(红绿结合)、东北(动静结合)两条两日游线路和环浏阳三日游线路,同时,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整合浏阳市红色旅游资源,推介红色旅游专线。

今后,浏阳市将以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按照“一年提升形象,三年初见成效”的发展步骤,坚持舞活一个龙头(大围山旅游区),强化两个支撑(大围山镇、张坊镇),突出三大特色(休闲避暑度假天堂、运动体验养生胜地、客家红色文化园地),实施四大举措(大力推动一体化建设、加快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景点提质、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致力将大围山旅游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养生胜地和国家5A级景区。

(浏阳市旅游局)

第35期(总第110期)

相关阅读

推进大项目 发展大旅游 浏阳市旅游开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0325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