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600岁“逆生长”?故宫“掌门人”助90后文旅创客“开脑洞”

发表时间: 2017-04-15 00:00  

故宫变了,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具有“科技感”。 

无论是“一年卖出10亿”的故宫“萌皇帝”,还是在角落里不被人注意的“大铜缸”,亦或是新晋“网红”故宫保安“故宫猫”。近年来的快600岁的北京故宫仿佛正在“逆生长”,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4月14日,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馆院长单霁翔走进湖南为近千名90后文创新秀“开脑洞”,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一股 “活力”。

故宫文创“走红”的背后

“故宫浩瀚的文物藏品,不仅仅是明清文物,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物藏品的精华,是历代工匠匠心独具的汇总。”单霁翔表示,如今要做的,就是把古代工匠所传承下来的精神,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在他看来,小到一枚书签、一个手机壳,都可以作为故宫文化的载体,让游客“抢”着带回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唤醒库房里沉睡的文物,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除了“网红”纪念品,故宫博物院还自主研发并上线了8款应用产品,取得了平均下载量上百万的显著成绩,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促进了故宫文化的传播。单霁翔最喜爱的是一款针对9-11岁儿童的APP《皇帝的一天》,这款游戏让儿童寓教于游,体会到做小皇帝也是‘蛮拼的’。”单霁翔说:“孩子们一关关通过去,可以学习很多的知识,两个小时快快乐乐地过去,可以获得很多的知识,所以在生活当中实用性、互动性比较强,才可能赢得人们跟文创产品之间的对话。”

“高大上”的故宫从被时代推着走,到如今主动融入普通人的生活。2016年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了,这让文物修复从小众的专业技术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可让单霁翔没想到的是“点赞”最多是年轻人!“最重要是创意。”单霁翔说,文创产品要研究当下生活,只有实用性、互动性强才能使人们更多了解历史。

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过去四年间“脑洞大开”,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博物馆开展文创产品研发就是本业,这不是副业更不是不务正业。”

“文创旅游”在市场上极受欢迎

“激动!很激动!”在场不少大学生创客自称“单叔控”,并表示为自己的文创项目收集了满满的灵感。如今“文创旅游”在市场上极受欢迎,但“文创旅游”不仅是一个概念,它为各个景区景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客流,正是这些文化创意产品吸引网友,去看真实的文物,感受文化的力量。

事实上,外国人也在利用“文创旅游”聚拢游客、传播文化。开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老友记》主题咖啡馆,也开到了北京和上海。中国粉丝们消费的不仅是咖啡,更是美国的咖啡文化和异国情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坦言,“文创旅游”让游客在无形之中,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其感悟之深更胜过走几个景点、拍几张照片。

 

“全域旅游时代一定要重视乡村旅游与文创结合,为乡村旅游植入文创元素!”“港洽周”前夕,湖南省旅发委主任陈献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旅游创客和小微企业能够解决大众旅游时代的多元消费需求,旅游行业的精细服务需要小型化、品牌化、连锁化。“旅游部门会把乡村创客当成一个大事,我们不仅要抓重大项目,更要对于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足够重视!”

据悉,湖南已率先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文创热潮”,包括全国其他省份、港澳台及美英法意等地区和国家的创客都将视角伸向了湖南。湘潭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建平教授认为,湖南省抓“文旅创客”,可谓抓到了“牛鼻子”,因为创客,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相关阅读

600岁“逆生长”?故宫“掌门人”助90后文旅创客“开脑洞”

103208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