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安乡县“广场舞”热潮现象研究

发表时间: 2018-03-30 08:55  

安乡的广场舞最初兴于县城的步行街文化广场,随之很快蔓延到了各社区和街头,甚至延伸到了村镇。据调查,目前安乡拥有大大小小的街舞队249个,参与舞蹈健身的群众逾万人。一个小小的街头文化活动演变成了一个区域的文化热潮,展现了新时期自发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特色和魅力。


一、小社团大作用


步行街健身艺术团始建于2008年。该团由最初的10多人已发展到今天的600多人,由一个小街舞队演变成了一个集健身和公益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文艺团队。该团多次获得省市级各项荣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安乡的广场舞团队10年间迅猛发展到了249多个。


“从自娱自乐,到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再到承办各种专场演出,文化社团的活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开始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润滑剂’作用。”安乡县委宣传部部长吉海波感慨地说。


二、小投入大回报


广场舞的“小投入”主要源于该项活动的六个特性:


一是场地要求不高,二是设备要求不高,三是人员要求不高,四是动作要求不高,五是活动成本不高,六是扶持要求不高。


虽然政府对广场舞的扶持不需要很大的投入,但获得的社会回报依然是巨大的。


1、广场舞是精神文化的营养餐。广场舞是自娱自乐的文娱健身活动,人民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正所谓“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文化成果人人共享”,这是精神文化生活的营养大餐。


2、广场舞是增强体质的健身器。广场舞在娱乐中能起到极好的健身作用,是一项全民性的健美、健身运动。长期参加广场舞蹈活动,能使人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3、广场舞是心理健康的调节器。广场舞的音乐优美欢快,内容热情愉快,是一种典型的“情绪舞”。


4、广场舞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广场舞为群众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感情、建立友谊的良好氛围,让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


“我们将通过广场舞进一步激发和引导群众的文化需求,将这种文化氛围酝酿和发酵,回报社会,真正让群众从文化的受惠者、享受者,变成文化的主人翁、创造者。”安乡县文体旅广新局局长胡典文说。


三、小活动大舞台


广场舞不过是一种小小的群众文体活动。而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小活动,一旦搭上政府提供的快车和平台,就会脱胎换骨,走上群众文化的大舞台,演变成百姓喜爱的大文化。


1、群文部门的“香饽饽”。各级文化馆(站)都不约而同地把广场舞当成了开展群文活动的切入点和主打牌,广场舞迅速成为了群文部门手中的香饽饽。


2、文体活动的主力军。安乡县共有含街舞队249个,其中县城所在地深柳镇就有76个。这样一支庞大的文艺队伍其作用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是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以“百团大赛”为例:在常德市举办的6次“欢乐潇湘·百团大赛”中,安乡县共选派了34个团队赴市参加决赛,其中有27个就是来自广场舞团队。他们每年在全市100个文艺团队中驰骋拼杀,共拿回了五个金奖、四个银奖、十二个铜奖,三个创作奖、三个精品节目奖、两个新人奖。


3、文艺创作的百花园。民间文艺团体的节目来自民间。他们的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百姓关心的话题。


4、文艺骨干的大摇篮。日益壮大的广场舞队伍成了挖掘民间文艺达人的摇篮,为安乡的群众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从而带动各乡镇、社区基层文艺队伍活动的蓬勃开展。


5、草根艺术的大舞台。广场舞团队是“草根艺术”的大舞台,其表演内容极为丰富,歌舞、小品、小戏、器乐、曲艺等草根艺术均可容纳,还可以依托广场舞挖掘乡土资源,让传统文化得到延续。


如何有效提升诸如广场舞一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并使其有持续的生命力呢?


“经过综合权衡和评估,我们以‘多彩生活、幸福安乡’主题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按照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的原则,让文化活动进景区、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安乡县县委书记张阳说。


“举办一场活动,活跃一方文化”是农村文化惠民的新途径。安乡的广场舞也由一个小活动演变成了一个区域的“大文化”,成为了“没有围墙的剧场、基层百姓的舞台、农村社区的客厅、社会和谐的桥梁”。

 

相关阅读

安乡县“广场舞”热潮现象研究

1037687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