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海外游学市场价高质低亟待规范

发表时间: 2014-08-07 00:00  

暑期到来,价格不菲的海外游学夏令营异常火爆。那么这些以开眼界、长见识、方便留学等为噱头的暑期游学夏令营,是否如宣传的那样货真价实呢?近日,我们走访了株洲市各大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家长,为您揭开游学市场的背后故事。

一、价格不菲,家长不惜一掷千金

从旅行社以及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宣传单可以发现,今年暑期游学的价格只涨不降,动辄上万元,最高的近5万。某教育机构推出的“美国留学体验系列3线东西海岸,三周洛杉矶寄宿家庭”线路,行程22天,报价为43900元/人;而其最便宜的“1线玩转东京动漫文化探索经典游学营”,行程仅为5天,报价就高达9900元/人。

此外,这些游学机构开辟的暑期国际游学线路繁多,一般分为美国线、欧洲线、澳洲线、亚洲线等。其中,美国线就包括了“留学生活体验营、名校交流考察及领袖成长营”等;欧洲线就有“荷比法意德奥梦幻六国文化探索游学营”等;亚洲线有“新加坡双语教育、玩转东京动漫、探索经典游学营”等。

对于出国游学, 不少家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普遍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即使价格不菲,也不惜一掷千金。一名初中生的家长王女士称:“儿子的同学去年参加了游学夏令营,暑期归校后跟他分享国外见闻,让他羡慕不已。”王女士说:“家里条件还可以,既然孩子喜欢,那就出去看看,可以拓宽视野。今年也给儿子报了一个游学夏令营。”

二、陷阱暗藏,是“游”还是“学”

经过走访,我们发现,许多游学机构在宣传单中,纷纷打出了“走访十大名校”、“和英国小伙伴一起上课”、“体验世界最优秀的初等教育”等名号,让不少家长看了怦然心动。

“我就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游学,体验地道的英语课程,感受顶尖名校的学术氛围,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为此,刘先生给自己12岁的儿子,选择了“英伦名城全真课堂之南部恬静生活两周游学营”,14天的行程,报价为32900元/人。“虽然贵了点,但为了能让孩子学的更好,这都值得。”刘先生说。

可事实上,不少参与过游学的学生和家长向我们反映,这其实是游学机构的“过度包装”。号称“与国际学生一同上课”,实际上夏令营多在暑假,学校早已人去楼空;所谓的“走访十大世界名校”,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校园游览。 一些游学项目打着“留学生活体验”、“领袖成长”等名目,实际内容却是东拼西凑。以报价38900/人的“1线中加童子军式英语三周游学营”项目为例,历时21天,其主要的学习课程为“麦吉尔大学浸入式英语训练”,而剩余的行程则是“童子军户外营地体验”、“乐游东西海岸人文自然胜地”。

初中生家长谢女士感触道:“现如今的暑期游学,‘游’是实质,‘学’只是给家长的一点安慰剂。”去年,她的儿子参加了游学夏令营,其中的项目竟然还包括逛当地的购物中心。在她看来,花好几万出国游学,还不如在国内旅游划算。

三、游学暴利,谁的“福利”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游学,能够“学”有所成,但是游学机构作为商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从“游”中获利。

据了解,游学机构在宣传单中多会设定“八大名校考察”这样的活动,以抬高线路价格。事实上,这些院校多数是对外免费开放的,游客可以自由进入。根据各机构提供的报价单显示,游学的报价普遍比普通旅行团高出很多。比如美国15天的旅行团,成本是2.6万元至2.8万元,欧洲团的成本是2万多元,而游学团价格则在3.5万元至3.6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住宿基本在宿舍、餐饮标准较低的游学项目,往往因挂上“留学生活体验”、“入住当地寄宿家庭”等噱头而身价倍增,游学市场背后的“暴利”让各家机构陷入了白热化的竞争。很多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国际游学项目。而它们往往不受旅游业管理规范条例的约束,在操作时不够规范。除个别团注明住宿地点以及参观的主要路线外,对食宿标准、是否包含景点门票等重要信息略过不提。行程模糊,明细不清,给牟取暴利创造了空间。

四、安保、索赔,机制不健全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OZ214航班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坠毁,并起火燃烧。失事航班上有2名前往美国参加夏令营的浙江江山女中学生不幸遇难。该航班上,约半数中国游客是赴美参加夏令营的师生,分别来自浙江江山和山西太原。

在韩亚航空失事之后,游学团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针对初中、高中生,甚至是小学生的海外游学项目良莠不齐,它们或多或少存在安全保障、索赔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我们以家长身份向某旅行社咨询,孩子在游学期间遇到意外时,保险该如何赔付?该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游学所缴纳的团费包含了一定的保险,但是,还需要家长自行为孩子购买一份意外保险。如果孩子在国外发生意外时,最高赔付仅10万元。”面对家长的担忧,该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他们是与专门承办夏令营的机构合作,没出过事。”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旅行社一般购买的是特价机票,需要转机。而且海外很多时候都在大巴上度过,交通安全隐患不小。此外,孩子在国外往往都是寄宿,有些寄宿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安全问题都无法保证。”

五、多头监管,相关政策待完善

2012年5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不难看出,游学事务是由四部门共同管理。《通知》规定,旅行社必须具备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方面的资质。主办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认真审查合作的境内外组团机构的资质”。然而,该规范被外界评论为,并没有对游学项目制定相关监督标准,只要求旅行社应当具备相关资质,对教育培训机构等开设的出国游学方面未具体涉及,同时如何对境内外组团机构资质考核,通知也未有明确规定。

从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科咨询得知,目前,国家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出国游学方面的监管政策还相对较少。但是,他们也明确表示,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局备案后,不能超出其审批的办学范围来开展其他活动,否则将予以追究。

六、专家提醒:旅游投入、教育投入莫混同

随着海外游学热潮的不断升温,夏令营的隐患不断显现。针对这种乱象,湖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善球教授分析说:“家长送孩子参加海外游学,是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但是,他们把旅游投入与教育投入混为一谈了。许多机构正好抓住家长的这一心理,以教育的名义搞旅游,让原本的线路价格翻番,从而牟取高额利润。”

刘善球教授表示,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家长应该更理性对待游学热潮。他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出国夏令营时,应全面考虑机构是否具有权威资质、行业信誉口碑是否过硬、行程内容是否有较高安全风险、往返交通是否便利、是否需要多次中转等因素。

(株洲市旅游局 李立华 供稿)

海外游学市场价高质低亟待规范

103859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