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长沙1760多家休闲农庄 大部分亟待升级转型

发表时间: 2015-11-09 00:00  

长沙休闲农庄,原来大众通俗地喊“农家乐”。短短十年时间,长沙现有大大小小1760多家休闲农庄,其中有像千龙湖、百果园、金太阳、海天山庄、大明山庄这样的大型农庄,更多的是以一家一品为主的家庭式小型农庄。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长沙近郊农庄休闲一直受市民推崇。但近年来,由于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原因,休闲农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今年是长沙休闲农庄的洗牌年。”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刘大爱说。

据调查分析,长沙1760多家证照齐全的农庄,其中有五星农庄45家,在看似火热的经营表象下,总的来说大致有80%是亏损的,另外10%略有盈余,只有10%赚钱,这一结果还是多少有一点令人吃惊。

造成长沙大部分休闲农庄不赚钱的原因是什么?刘大爱表示,首先是因为长沙乡村旅游企业的准入门槛相当低,同质化的无序竞争比较严重。可以这么计算,在长沙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7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休闲农庄,这就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产生了恶性竞争。

比如说农庄钓鱼项目,有的农庄为了吸引人气,“20元包竿”、“50元包接送”。这样的农庄一日游,那就是做一单亏一单。用365天的经营成本来做不到100天的生意,很多休闲农庄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刘大爱说,长沙80%以上的休闲农庄基本上还维持着钓鱼、打牌、吃土菜“老三篇”的经营模式。由于经营创意力度的不足,未融入新的体验经济的刺激元素,导致游客对大部分休闲农庄失去新鲜感。

当下的休闲农庄经营,其实普遍是一个利润不高的行业。第一是农庄用地的问题。每个农庄租用当地农民的农业用地,按政策不能改变土地性质。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临时建筑,这样的话,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正常的融资基本没有,就只能找民间融资,推高了农庄经营的财务成本。其次是土地租赁的问题,租赁到期,地租会水涨船高,也会推高经营成本,有时造成难以协调的局面。第三是油电成本,占营业收入的9%至13%之间。第四是人员工资,占营业收入的25%至30%。这样算下来,休闲农庄的房租、水电、用工样样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利润自然也就薄了。

2014年以来,长沙休闲农庄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一是公款消费大幅减少,二是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政策补贴也更加有序,这使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农庄企业进一步面临窘境。据介绍,长沙投资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休闲农庄企业,今年已经关停并转了约20家,去年遭遇这种情况的只有8家。

确实,钓鱼、打牌、吃饭“老三篇”已经念不灵了。长沙休闲农庄的产业出路在哪里?刘大爱认为,关键是要顺应潮流,找准定位,经营特色,创意转型。可喜的是目前长沙乡村旅游企业有一部分正在积极调结构、搞创新、找市场,这批企业将会越来越好。

“春有草莓、樱桃, 夏有枇杷、苹果、葡萄、桃、李、 杨梅,秋有板栗、梨子、猕猴桃,冬有糖橙、蜜桔、脐橙。”长沙百果园总经理邓杰介绍,建于1998年的农庄占地1000亩,从国外引进电脑自控滴喷灌系统,是长沙第一座以赏花、尝果、品茶、垂钓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休闲园。 作为我省首批“科普基地”之一,百果园每年接待游客约20万人以上。

雨花区跳马镇的辰午山庄董事长张国强深谙“舍得”之道。他的经营思路是,与其培养10个业务骨干,不如培养5个老板。3年前他就把餐饮、菜蔬、垂钓、猪场、鸡场、葡萄园承包给有上进心的上班员工,让员工变成老板。张国强只管三件事,统一财务,统一采购和统一经营,服务更好了,回头客更多了,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长沙新江生态园的董事长史文学曾6次到台湾考察休闲农业,他说自己的农庄不追求大,追求的是特色,农庄有80%的纯生态覆盖,是一个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农庄。在他的马场里有20多匹从香港引进的马匹,可以带领游人沿着游道走马农场,形成一种有新奇感的原生态体验。

自2005年开业至今,曾被评为全国十佳精品农庄的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一直以其休闲旅游规模、功能、项目集大成的姿态,稳坐湖南乡村旅游的头把交椅。做休闲农业的关键是要让乡亲们得实惠,要把农庄的基础设施先建设好,要真正做好农业商品“内容”,让城市里的人来享受农业休闲。

(长沙市旅游局 供稿)

相关阅读

长沙1760多家休闲农庄 大部分亟待升级转型

103839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