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炎帝陵神农园:三湘盆景第一园

发表时间: 2016-09-13 00:00  

在我们观赏过的湖南盆景园中,无论是私家的或公家的,就其得天独厚的环境,精美盆景的数量和质量,彰显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展现湖湘文化的鲜明特色而言,位于湖南株洲炎陵县核心景区,毗邻洣水河和炎陵祭祀大道的神农园,堪称群园之冠。

神农园占地一百四十余亩,周边清流萦绕,波响如琴。站在园中远眺,远山如黛,轮廓线分明;绿树掩映的神农大殿、圣火台、咏丰台、仙鹿与神鹰雕塑、五谷柱、汉代三出门阙,流光溢彩。整个炎帝陵景区,宛若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称之为“邑有圣陵”,而神农园成了大盆景中的重要景点。

园中的游览大道,为青灰色,洁净、庄肃且曲折有致,更有芳草幽径与之穿插,一步一景,步步赏心悦目。

主管神农园建设的邓德芳先生,戴一顶草帽,短衫、短外裤,一身汗水与泥巴,俨然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农。他曾任株洲市委宣传部长、市人大主任之职,退休后任本市炎帝基金会会长。从2012年秋,老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倡议在此建一座盆景园开始,德芳会长与他的团队,在这里输诚劳作达四年之久。他告诉我们:园中盆景近千盆,景观树三百余株,绿化乔木、灌木上千棵;在花树、盆景之间,建有景观桥五座、雕塑四座、大型山石盆景七座。实现了“湖南第一盆景园、全国第一流盆景园”的愿景目标。2015年11月2日,李铁映同志自北京而来,兴致勃勃宣布正式开园。此后,这里游人如织,都说没看过这么多这么好的盆景!

中国久远的盆景艺术,在《盆景造型艺术》一书中,称有五大主要流派:岭南派(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派(上海)、苏北派(以扬州、泰州为主要代表)、苏南派(以苏州为代表)、剑南派(以成都、重庆为代表),当然,还有北京、沈阳、安徽、浙江、湖南等流派。湘派盆景艺术,这些年来,逐渐在全国崭露头角,无论山石、树桩盆景,师法湘楚自然风光的雄劲、粗犷、奇诡、苍润,体现湖湘文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坦荡磊落、简洁诚笃、坚毅沉着、果敢担当。盆景所用的树桩、山石之材,百分之七十取自湖南各地,尤以湘西为胜,如树桩类的金弹子树、紫薇树、黄杨木、中华蚊母树,对节白蜡树等;山石中,还有不少取自炎陵本地,每一块如同百层糕,纹理清晰,层层相叠,十分可观。这些具有湘派风格的盆景,多出自湖南名家之手,在采买前已经数年或数十年的培育而成。有一盆紫薇盆景,老干苍劲、粗豪,枝虬叶茂,开满了红色的花朵,让人流连不忍离去。同行的老友们都说:园中盆景,集湘派盆景之大成,是湘派盆景艺术的最完美展示。

盆景中当然还有全国其他艺术流派的精心之作,但是这些作品是湘地专家、学者的“命题作文”,从起稿到逐步完成,都必须考虑到湖湘文化特色的凸显,与神农陵园文化整体的和谐,并与湘派盆景艺术达成一种默契。这些大师的可贵之处,在于既保持本派的盆景艺术特点,同时又融入东道主的意愿和要求,如山石盆景新潇湘八景中的“橘子洲头”、“天下南岳”、“巴陵胜状”、“武陵风光”等,还有一些树桩盆景,都统一在一部“缅怀炎帝、弘扬湖湘文化”的大型交响乐中,庄严、肃穆、雄劲而余音不绝。

神农园中的巨型主雕塑为“神农教耕”,炎帝的形像取自平面的汉画石,用的石头是红色的“光泽红”,雕塑家将平面的炎帝图像立体化、艺术化,气势磅礴而又亲切感人。另外三座大型雕塑,精选炎帝传说故事中最能打动人心的片断,精心创作而成,为:“三母育圣”、“安寝龙宫”、“炎帝儿女”。肃立其前,唤起我们对中华始祖的缅怀、崇敬之情,并因之而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梦而开拓创新!

德芳会长引领我们观赏盆景,非常内行地进行解说。忽然,他发现一盆对节白腊树的枝叶间有小虫点,说:“起虫了,得赶快治。”他叫来一位正在浇水的汉子,问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位从湘西请来的盆景专家,他爽朗地说:“已经开始治了,您放心。”德芳会长笑着点点头,然后说:“别看盆景苍古如老人,其实娇嫩如婴儿,必须小心侍候。有些盆景,如三角梅、榕树,下霜之前得把它们搬进温室,丝毫不敢怠慢这些宝贝。”

望着会长斑白的头发,以及园中各处修枝、浇水和擦拭盆、架的工人,敬意油然而生。这样美的盆景园,是他们用心血、汗水在培育、养护,他们是美的守护神!

(株洲市旅游外事侨务局 供稿)

炎帝陵神农园:三湘盆景第一园

103818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