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常德河街非遗馆:文化小舞台“搅活”大市场

发表时间: 2020-08-03 12:28  

常德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里,传统力量坚韧持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濡染一种情神,感受一份情怀。作为常德城市精品旅游景点的常德河街非遗馆,非遗展演与旅游体验的完美结合,成为了现代人乡愁情结的“心动点”。

花鼓戏、汉剧高腔、常德丝弦、澧州大鼓……在这个观众席仅300余座的仿旧式舞台,汇集了10多个常德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节目,将本土民俗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整整一条街搅得活色生香,热闹非凡。每天多个场次的常态化演出,更是让各地游客流连至夜深,仍恋恋不舍。

尽管受疫情影响,常德河街非遗馆今年从3月28日正式复工,至5月份起逐步放开,最多的时候,一天连演6场,观众超过1500人。在旅游市场尚未恢复元气的情况下,该馆上半年4个月时间观众超过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6倍。

小小文化舞台,缘何带动旅游大市场?在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的过程中,常德不仅仅关注的是生生不息延续下来的非遗用活态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让逐渐失落的文化以游客喜爱的方式广泛传播。

以常德丝弦为例,这块常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金字招牌”,常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但其知名度还停留在文化展演、节庆庆典活动上,鲜少成为供游客体验的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产品。同样,以击鼓伴奏、说唱相间为表演形式的民间曲艺,常德鼓书有三棒鼓、渔鼓、对鼓、围鼓等10个种类,在沅澧流域有着丰厚的遗存和繁盛的发展,但在全国的影响力仍略显不足。

文旅融合以来,非遗与旅游成功牵手,活用非遗资源,将其开发成可供欣赏的旅游产品。常德通过旅游景点经营模式,激发游客对地方文化的探究热情。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在深度旅游盛行的当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观光式旅游的获得,富含传统文化魅力的非遗项目,在旅游市场的有力推动下,完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而得到长久的延续与发展。

当然,如何做好文化本源与旅游体验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非遗文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不变形、不走样。以常德河街非遗馆为试点,常德文旅部门对此进行了多方的研究与探索。一方面,邀请非遗传承人进驻非遗馆表演,鼓励非遗项目、非遗产品在常德河街集聚,形成集“创作、开发、培训、演出、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另一方面,将河街非遗馆列入常德城市精品旅游线路景点,并纳入常德旅游促销奖励范围,集中在国内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省市重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推向市场。此外,还将通过研学旅游等方式,以社会化认知来推动非遗文化的社会化传承,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支撑,从而让文化小舞台“搅活”大市场。

常德河街非遗馆:文化小舞台“搅活”大市场

132277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