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文旅扶贫版《桃花源记》

发表时间: 2020-08-20 10:48  

从今年五一长假到八月暑期,桃花源景区的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桃花源记》一直火爆异常,每到周末更是连续加演,最高一晚加演到五场。火爆的背后,是360名群众演员精彩的本色出演,包括11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演员的倾情奉献。

常德市桃花源盛典演艺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打造的这台大型溪流漫游实景演出,自 2017年7月面世后深受游客喜爱,堪称文旅融合新典范。该演出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原著描绘的世外桃源,在桃花源景区秦溪上打造4.6公里河流剧场,精心演绎18个场景,铺陈开360度全景生活画卷,让游人在70分钟的溪流泛舟之中静心领略两岸的震撼画面,重现千百年华人心中魂牵梦萦的“桃花源”。

剧组自2016年挑选演员开始,就把演艺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吸纳了当地8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为群众演员;2019年8月又新吸纳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群众演员。并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演员实行每人每月演出收入保底1580元,加演场次另外计酬,每人年收入1.89万元按年度发放,不受停演等任何影响的优惠措施。四年多来通过参加演出和游船、剧场设施使用维修等服务,直接帮助当地130余户农民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实景剧“舞台”长达4.6公里,位于一条叫作秦溪的河流两岸,游客坐船观看演出。“舞台”在白天就是当地农民真实劳作的田园,此山此水此人,堪称“与地球同年龄的剧场”。

整剧360名演员里,95%是当地农民,是全国同类实景演出中属地化率最高的。每人每月基本演出收入1580元,加演场次另外计酬,每人年收入1.6万至6万元不等。演艺技能培训中心经常性在岗培训,节目排练由专职导演执行。

“与其说是演出,不如说是呈现。所有参与的农民在剧中的角色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样子。”水车前换上戏服,就把原本串门闲聊、看电视打牌的时间换成演出时间了。

原汁原味的“戽水歌谣”,乡音乡趣的调笑打闹,让渴望回归田园、感受乡村的游客大呼过瘾。

67岁的周松柏编导的《桃源大花轿》节目曾在全国获奖,演出前他极力调动起大家的“精气神”。本色出演要不流于表象,始终保持演出激情,不仅仅是付钱给物,更要让参演贫困户有尊严、享受演出过程,做桃花源文化的传播者。

挑选口齿伶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游船上扮演武陵渔郎、武陵渔姑,就像第一个进入世外桃源的“外人”一样带领游客回溯《桃花源记》,“头牌渔郎”肖兵担纲起对他们的日常培训。

13名演艺管理年轻人都在贫困户中认有“干爹干娘”,有的还不止一个、两个,认穷亲结对子,“把群演当明星,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亲人”落实在行动上。副总祝与超、党支部书记范云婷带着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送温暖,看望建档立卡贫困户演员易美权身患帕金森症20多年的老母。

44岁的单身汉易美权因为照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母20多年,错过了婚姻错过了外出打工,既贫穷也苦恼。演出让他不出远门也有收入,剧组的关心帮助让他振作了精神,义务劳动总是抢着干。

与生活中孝顺憨厚的他相反,在剧中他饰演 “打孩子的父亲”,尽管反差很大,但他努力按照导演要求演得声情并茂。

让贫困户融入剧组而不是受施舍,让贫困户演员受尊重有温暖,都大大焕发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年来剧组5000多万元的灯光、音响等剧场设备完全交由他们义务看管1个螺丝钉都没有丢失,义务维修等更是随叫随到。鸭圈在洪灾中损毁了,胡平稳、黄四清等8、9个人立马义务投工投劳抢修。

54岁的刘明祥每天晚上头戴斗笠、一瘸一拐赶着羊群在溪水流过的草地上“演自己”,妻子王美珍协助赶羊、养羊,每晚有150元的“出场费”。四年前剧组找到他时除了20只羊外,就只有破旧的木板房,只因他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妻子又体弱多病。

独子刘刚文化偏低外出打工不易,回家后被安排到游船上当“渔郎”,一家三口全部投身实景剧。

2019年底刘明祥用参演积蓄和政府补贴共十多万元在旧房旁边建起了砖瓦新房,今年8月又加盖偏屋,喜气洋洋的他逢人就夸演艺扶贫让他家旧貌换新颜。他的羊群也发展到68只,今年的洪灾中淹死了20多只,他也没有向剧组吱一声赔偿的事。

同样,57岁的渔民彭民强带着鸬鹚出演“渔歌互答”前花了6个月时间重新训练自己的“助演”:不仅要习惯夜晚演出时的灯光,还要习惯每次下水后“一无所获”。以前每天要在水里劳作五六个小时,如今一场演出只需要一个小时,他还用演出挣到的钱开办了“渔家乐”活鱼馆。

31岁的秦秋芬当了3年多“采花女”,丈夫则当游船司机,两人每年收入共3万元。只是2岁多的儿子每天晚上得跟着妈妈当“编外演员”。

而7岁的双胞胎兄弟杨志帅、唐智慧却在“私塾”和“耕种丰收”两个场景中开开心心“边玩边演”,剧终人散跟“桃花妹”妈妈回家。

虽然仅仅是在“水上婚礼”中举举牌子、吆喝吆喝,看似轻松,但罗进、谢元初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把这每月1580元基本演出收入当作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罗进老父、妻子和自己都体弱多病。

“小妹子我把茶擂,一碗擂茶引客来,把客引到桃花源......” 原汁原味的《擂茶歌》一飘出刘桂芳的嘴巴,便引来游客的掌声。凭着四年群演收入她自家在镇上也开了一家特色擂茶馆,戏里戏外茶歌绕梁。

52岁的文国华先天眼睛、耳朵残疾,与80岁的老父相依为命。当上“姜太公钓鱼”群演后,他总是第一个赶到演出位置,尤其是感到“每天晚上有很多伙伴一起,热闹!”

63岁的文丕林与48岁的向立忠(右手残疾)两人养着400只鸭子参演,为了改变鸡鸭晚上不出笼的习性,他们想方设法训练鸭群,直到“鸭随人愿”,甚至一晚上反复出演4、5场。

实景剧项目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贫困户群众演员也以本色的出演、倾情的奉献让《桃花源记》实景剧成为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一张靓丽的名片,每晚观众爆满,高峰期连连加演到深夜。

相关阅读

文旅扶贫版《桃花源记》

136535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