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惹巴拉:旅游带来新气象

发表时间: 2020-12-07 15:46  

初冬的龙山县惹巴拉景区,别有一番风味。

洗车河与靛房河在这里相遇,汇聚成捞车河,在苗儿滩镇的环抱里缠绵。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横跨河面,串联起惹巴拉、捞车、梁家3个自然寨。风雨桥始建于清朝,后来重建,一共有365根立柱,寓意走过这座桥的人,一年365天,天天顺利。

古寨里,一排排土家“一字房”“转角楼”,依山而建,黄墙青瓦,飞檐翘角。村民唱着古老的土家山歌,迎接客人。惹巴拉现存明代建筑15栋、清代建筑158栋、民国建筑134栋,还有摆手堂遗址、古祭坛、古村巷、古码头等土家族标志性建筑,是土家民居保存最完好的特色古村寨,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寨”。

来自常德市的十多名摄影师,组团来此采访“八面山杯”摄影赛。摄影师周女士告诉记者:“真是太美了,真想在此定居。”得益于优良的自然环境,惹巴拉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村里共有百岁老人有3人,90岁以上的,有20多名。

感叹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常德市石门县民宗局原局长李丽红请村民教跳土家摆手舞。插秧、锄草、挑水,一个个从生活中演化来的舞蹈动作,李丽红学得有模有样,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村民胡德忠平时在景区务工, 亲历了景区的发展腾飞。趁着冬天,他投资20多万元新修了一栋土家吊脚楼。目前房屋已经“上梁”完毕。“争取开春前完工,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胡德忠说。

像胡德忠这样,依靠村里旅游发展,吃上旅游饭的,村里还有很多。

村民向福厚,今年34岁,以前在深圳打工。 2012年,向福厚返乡开办农家乐。“一楼餐饮、二楼民宿,一年收入有30多万元呢!”

村民杨治成,今年22岁,大学毕业就回村当起了导游,每个月收入都有四五千元。“多的时候,一天要给十多个团讲解。”杨治成说,“能把家乡的美景介绍给外地游客,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

为了加强旅游扶贫,让村民们更好地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实惠,村里成立了惹巴拉扶贫超市,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超市里摆满了腊肉、霉豆腐、土家织锦等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村民向凤枝家庭困难,村里就聘请她到超市当售货员,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

惹巴拉民间民俗艺术原始古朴、神奇独特,也远近闻名。灿若云霞的苗儿滩土家织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捞车河村村民、65岁的国家非遗项目土家织锦传承人刘代娥,戴着老花镜,在家里织布机上挑织,神情专注。“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我们通过织锦图案来记录历史,每块织锦都是一本书。” 刘代娥告诉记者,传统西兰卡普是反面挑花,她们新创了一种花色,即双面挑花。西兰卡普用色常借鉴艳丽的鲜花、鸳鸯的羽毛、天空的晚霞和雨后的彩虹,纹样以菱形、斜线条为主,讲究几何对称,传统纹样有上百种。

走进巍峨耸立的惹巴拉宫,一阵庄严肃穆扑面而来。摆手堂、冲天楼、王宫等建筑,鳞次栉比、古朴典雅,彰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置身宏大的摆手舞广场,仿佛让人回到了土司王朝时期。2019年,惹巴拉宫被定为我国第33座影视基地,电视剧《血盟千年》在此拍摄。土家文化研究、土家民俗展示,乡村旅游观光和电影电视拍摄,古色古香的惹巴拉宫,已经成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今年,龙山县对惹巴拉景区全面提质改造,旅游发展迎来新气象。今年8至10月,惹巴拉景区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超过50万元。

惹巴拉:旅游带来新气象

139786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