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东山学校:少年毛泽东新思想启蒙之地

发表时间: 2021-04-09 11:22  

“毛主席坐在门口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的了不起!”4月3日,从广州回乡祭祖的廖女士和家人一起来到湘乡东山学校,踏寻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的成长足迹。

廖女士驻足观看的景点,位于校门左边。说明牌上写着:“少年毛泽东1910年秋来此求学,因作文《言志》立意高远,饱含救国救民之情,被堂长李元甫破格录取。此房为作《言志》的地方。”

当年,毛泽东穿着土布衣、草鞋,从韶山冲步行到东山学校(当时称为“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不料,却被看门人阻挡嘲笑:土包子也想进洋学堂。幸运的是,堂长李元甫出来了。

李元甫得知缘由,告诉毛泽东,学校是春季考试入学,现在考期已过。但是,他仍然给了这位年轻人一次机会,“你要是有真才实学,那是可以考虑录取的。”李元甫当场出了作文题目《言志》。

毛泽东的考卷不仅字写得好,文章更是立意高远,展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救国救民的情怀。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满心欢喜,认为“学校取了个建国才”,决定破格录取。毛泽东由此踏进了东山学校的大门。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东山学校是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就读的第一所学校。在这里,毛泽东心忧天下,发奋读书,打开了思想的新天地。

进入学校,少年毛泽东被分配在戊班,因个高坐在靠后的位置。如今,在东山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室和座位,以及他曾居住的寝室,里面摆放有一张床、一个洗脸架、一只水桶。这些都成为游客们的拍照留念地,既缅怀伟人,也激励自己。

在这个简朴清幽的环境中,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当时反映进步思想的书籍。他特别喜欢阅读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深受梁启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礼,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更加坚定了以天下革命大业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在东山学校的石桥上,毛泽东借蛙言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豪情壮志溢于言表。

东山学校,为毛泽东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全新窗口。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东山学校”。

东山学校:少年毛泽东新思想启蒙之地

164636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