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市县新闻

永州零陵区非遗保护见成效

发表时间: 2023-10-23 17:02  

永州市零陵区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两千多年的文明演进和发展,给零陵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等。近年来,零陵区从保护文化生态多样性、延续城市文脉、保持城市个性的城市发展之战略高度,重视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培根铸魂,变记忆为技艺。一是以传承为基础,加强非遗发掘保护。为做好本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利用,结合本区特色,制定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筹备小组,通过田野走访和现状调研,编印出版《零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本》《零陵非遗》等书籍,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目前共登记非遗项目244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4人。二是以人才为支撑,加强人才储备建设。为解决专业人才储蓄不足、断代严重等问题,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协商,起草制定并研究通过《永州市零陵花鼓戏剧团2021年五年制大专后备人才招生工作方案》,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设零陵花鼓戏专业5年制大专班,通过定向委培的方式招收当地应届初中毕业生25人,建立零陵花鼓戏后备传承人储蓄库。三是以品牌为目标,加强特色亮点打造。以打造非遗品牌为目标,深入挖掘特色非遗资源,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柳宗元祭祀习俗、何仙姑的传说),成功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基地6个(零陵渔鼓传习基地、零陵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神仙岭小学渔鼓传习基地、何仙姑的传说传承基地、柳子街熊氏孝爱文化习俗研习基地、异蛇王酒酿泡技艺传习基地);非遗展厅1个(零陵古城非遗馆),正筹建“何仙姑的传说”展示馆(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1个(柳子街),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1个(富家桥镇),省级非遗扶贫工坊1个(永州“异蛇王酒”酿泡技艺),市级非遗工坊示范点2个(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大西门凉拌粉制作技艺)。

坚持守正创新,变技艺为产业。一是坚持生产性保护,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对有发展前景潜质的传统技艺类项目(如永州异蛇酒酿泡技艺、乐塘皮鼓制作技艺、湘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水口山牛扣烹饪技艺、零陵罗氏传统酱制品制作技艺),坚持采用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予以政策支持、宣传加持、产业扶持,实现从授人以鱼的资金扶助到授人以渔的政策扶持的转变,引导传统技艺类项目自食其力,走上发展壮大之道。以零陵罗氏传统酱制品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为例,成立了湖南金妈辣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豆角酱、黄豆酱、剁椒鱼酱、虾酱、豆豉酱、剁辣椒酱等系列产品。永乐皮鼓厂2022年制鼓万余个,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二是坚持区域性集中,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击。利用柳子庙、何仙观等知名标的物,整合相关非遗元素,政企联动,区域协同,加快构建柳文化、仙姑文化集聚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集中、联动化发展。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州柳宗元祭祀习俗为核,在柳子社区挖掘出非遗项目6项,成功将柳子街打造为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在永州柳宗元祭祀习俗的基础上传承柳子长街宴民俗,打造出柳子家宴品牌,以柳子之名广邀各方来客,变柳子资源为零陵客源,成功实现以非遗带旅游,以旅游哺非遗。中秋国庆假期,柳子家宴馆实现营业收入15万元,其中最多的一天售出49桌,接待500多人。三是坚持创新性发展,从因循守旧到紧跟时事。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推动非遗以传统形式为载体,以社会实事热点、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创排了一批贴近群众生活、反映人民面貌的优秀作品。根据何仙姑的传说,创作了跨界融合舞台剧《潇湘飞仙》。抗击新冠病毒期间创作《众志成城抗疫情》花鼓戏作品,被推选为优秀作品,并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展播。大型零陵花鼓戏《走啰行啰》以快递员的生活为切入点,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荣获2021年第七届湖南艺术节获得田汉新剧目奖。

坚持惠民为本,变大家为大众。一是“非遗+乡村振兴”。利用湘南传统营造技艺,主持设计零陵区邮亭圩镇新江村美丽乡村规划、零陵区梳子铺许家桥明代将军府修缮规划,完成零陵区镇永楼建筑模型重塑,以古人的智慧引领现代的建设,以传统的技艺展现华夏五千年的沉淀,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非遗的力量。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非遗公司与农户合作,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乡邻百姓提供了就业致富机会。如湖南金妈辣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菱角塘镇、石山脚乡豆角种植户建立了生产基地,每年生产豆角约20万斤,能制5万多斤干豆角,占总生产量的70%,另在周边散户收购30%。让豆角从8元每斤仍无人购买的边角料,一跃成为15元每斤的抢手货。又如秦宫刮痧术传承人秦卫国为残疾人开设免费培训班,仅今年,就有近50名学员参加刮痧技术的培训,有效拓宽残疾人就业途径。二是“非遗+文旅活动”。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依托元宵、端午、国庆等传统节日,组织观赏性好、适合舞台演出项目(如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零陵山歌),编排节目进行展演,依托柳子街熊氏孝爱文化传习基地、柳子庙廉政教育基地开设愚溪大讲堂、柳子讲坛、何仙姑文化等公益讲座,既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形象、瞄准市场的机会,又起到了宣传推介、梳理形象的效果,让非遗魅力成为引客入永、引客入零的金名片。三是“非遗+文化惠民”。按照“首试点、次推广、终普及”目标,以“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依规施教,增强互动”的原则,不断创新文化惠民形式,推动非遗与文化惠民有机集合。打造了“零陵区文化赶闹子”活动品牌,通过在乡镇集市农副产品展销区,开展文艺表演、非遗和民俗展示、图书推介,让居民不再需要出远门,实现经济、文化一站式购齐。在基本实现非遗传习进校园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遗进社区新模式,组织社区花鼓戏、渔鼓等非遗爱好者集中培训,并在社区开展非遗展演活动,让人民群众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从而自觉传承非遗。

永州零陵区非遗保护见成效

31715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