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

2016年上半年全省旅游经济形势分析

发表时间: 2016-08-02 00:00  

  2016年上半年,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月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3667.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3%,实现旅游总收入1857.44亿元,同比增长21.8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3.7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GDP增长14.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3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0.45个百分点。  

  1.   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特点  

  (一)国内市场稳中向好,出入境市场步履艰难

  1、国内旅游持续兴旺,假日旅游拉动明显。国内旅游市场在规模较大、总量较高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1-6月份,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含一日游)23579.5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34.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0%22.01%。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9.61%98.78%。从旅行社调查的情况看,上半年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303.98万人次,同比增长52.0%,来湘旅游客源地排名前五的省份和游客占比分别为:本省(34.30%)、北京(7.69%)、广东(7.17%)、湖北(4.01%)和上海(3.35%);来湘游客增长最快的客源地排名前五的省份和增速分别为:北京(155.38%)、辽宁(142.50%)、新疆(112.10%)河南(102.32%)和宁夏(95.5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出游已经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常态,春节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1830.85万人次,同比增长26.95%,实现旅游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27.35%。假日旅游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入境旅游低位徘徊,外汇收入增速放缓。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入境市场总体仍在低位徘徊。上半年全省实现入境旅游收入3.65亿美元,同比增长9.17%,增幅比上年同期放缓19.67个百分点。全省接待入境游客87.6万人次,同比下降2.54%,其中外国游客43.64万人次,同比下降2.27%,香港游客2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14%,澳门游客7.95万人次,同比下降12.07%,台湾游客13.83万人次,同比下降3.01%。来湘境外游客居前三位的客源地是香港(22.17万人次)、韩国(17.55万人次)和台湾(13.83万人次),来湘境外游客增幅居前三位的客源地是蒙古(82.67%)、印度尼西亚(62.46%)和西班牙(58.31%)。

                          

  3、出境市场总体下降,区域差异非常明显。1-6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47.29万人次,同比下降38.80%,主要体现在港澳等传统旅游目的地降幅很大,据统计数据显示,1-6月,我省赴港游客3.83万人次,同比减少51.20%,赴澳游客3.07万人次,同比减少23.5%。降幅居前三位的出境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为泰国(-62.28%)、香港(-51.20%)和印度尼西亚(-30.13%)。在出境市场出现大幅下降的总体背景下,赴俄罗斯、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游客却逆势上扬,1-6月我省赴俄罗斯、澳大利亚与英国等三国的游客分别增长116.63%51.88%38.02%1-6月我省游客出游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泰国、台湾和韩国,分别占全省出境游客总量的34.25%9.21%8.93%

                          

 

  (二)企业运行有喜有忧,转型效果有待提升

  1A级景区发展稳中有升。2016年全省有等级旅游景区290家,其中5A级景区8家, 4A级景区93家,3A级景区153家,2A级景区34家,1A级景区2家。1-6月份全省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845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4.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0%9.39%

                          

  2、旅行社经营逆境飘红。全省旅行社虽受在线旅行商竞争、公务团队旅游萎缩、游客出行方式改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1-6月份,纳入全省统计监管网的837家旅行社共组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团队131791153352335个,分别同比增长28.6%20.4%7.6%;接待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人数为227.5万人、20.0万人和5.5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3.25%23.11%0.63%

  3、星级酒店经营止跌回升。经历了两三年的转型期后,全省的星级酒店经营正在缓慢复苏。1-6月份,全省452家星级旅游饭店实现营业收入33.45亿元,同比增长0.04%,其中,客房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1.32%;餐饮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10.0%;平均房价250.4/间天,同比增长0.05%;平均出租率为62.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目前全省旅游星级饭店虽止跌回升,但行业整体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星级酒店营业收入增幅仍低于全省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增幅9.4个百分点。

  (三)全域旅游加速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1、旅游投资高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类市场资本不断涌向旅游行业。上半年一批重大旅游或涉旅项目落地我省,各类主体旅游投资增长加快,全省共有在建重点旅游项目449个,总投资6027.1亿元,同比增长43%实际到位资金267.68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85个,总投资为3997.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3.73亿元。全省旅游投资呈现出规模大、进展快、成效好的良好发展势头。从投资结构看,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专题类旅游项目增加,在旅游消费大众化、个性化、休闲化和散客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旅游投资与文化、体育、商业等相关产业融合程度日益上升,登山探险、温泉养生、主题公园、自助休闲营地等新兴休闲产品投资增势明显。

  2、公共服务精准发力,全域旅游整体推进。近年来,我省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全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296公里、5493公里,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五位,全省“五纵七横”高速公路骨架基本形成,欧美航线开通取得突破,省内支线机场直达国内大中城市航线增加,全省旅游交通通达性、舒适性大幅提升,上半年全省实现铁路客运量5542.33万人,同比增长8.9%,民航客运量512.21万人,同比增长22.2%。上半年全省旅游厕所已建设完成381座,正在建设605座,开工率达94%同时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旅游精准扶贫等系列政策推进,旅游开发与城镇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开发、扶贫开发等区域经济开发深度融合,各市州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全域化趋势明显。

                       

  3、旅游营销巧借平台,产品供给品质提升。上半年,许多市州开发并运营了旅游相关APP,实现了A级景区和游客主要集散地WIFI信号的全覆盖,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以及与同程网、携程网、驴妈妈、天猫淘宝等近知名旅游网站合作,有效地拉动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全省各市州国内旅游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省旅游局加强了与红网和湖南经视频道合作,利用这两家媒体平台的综合优势,全方位、多形式、高强度宣传湖南旅游形象,同时借助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平台,开展“美丽中国快乐湖南”旅游推介,邀请俄罗斯、日本、美国纽约、泰国等国旅行商赴我省实地考察踩线,让世界认识湖南,让湖南走向世界。各市州为促进旅游产品供给品质提升,坚持一手抓旅游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一手抓景区景点拓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

             

  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市州旅游收入差距大,从国内旅游收入看,各市州总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排前三名依次为:长沙(21.96%)、岳阳(8.35%)、郴州(8.01%),国内旅游收入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邵阳两市相差5.7倍;国内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州依次为:张家界(35.83%)、邵阳(35.23%)和郴州(27.40%),增速最快的张家界与最慢的常德两市相差20.3个百分点。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看,各市州总量与全省总量占比排名依次为:张家界(29.65%)、岳阳(19.83%)、郴州(18.66%),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张家界和最低的永州相差100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州依次为:湘西(126.31%)、湘潭(102.65%)和株州(67.58%),增幅最高的湘西与负增长最快的娄底增幅相差187个百分点,长沙上半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总量排名第四,占全省旅游外汇收入的10.0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11.37%。可见,受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全省旅游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旅游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两极分化明显,1-6月我省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但出入境旅游市场下行压力巨大,我省国际游客的吸纳和输出能力减弱。二是景区收入集中化趋势明显,85A级景区接待人数占所有A级景区的27.2%,但其营业收入占所有A级景区收入的57.4%,门票收入占所有A级景区的43%。三是星级饭店几乎均为商务型饭店,特色文化主题饭店、迎合休闲旅游需求的民居客栈、青年旅舍、度假酒店等各种主题饭店数量较少。星级饭店上半年营业收入仍以客房餐饮收入为主,占比达88%,其中餐饮收入和客房收入各占半壁江山,星级饭店与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要素融合还不够紧密。

  (三)资源开发和基础配套滞后。一是受开发主体和开发机制制约,全省旅游项目“星星多,月亮少”,旅游项目总数不少、总额不低,但缺少具有带动意义的大项目。二是项目的前期包装与策划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各地旅游项目的前期包装与策划工作不力,致使部分投资商对我省旅游招商项目把握不准、信心不足,旅游投资呈观望态势。三是适应自助、自驾游客需求的旅游咨询点、旅游公交、标识标牌、停车场、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四是省内旅游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刚刚起步,旅游产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

  (四)旅游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全国各地均把旅游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突破口,把旅游业作为其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在体制上创新,在资金上支持,在用地上倾斜,旅游业的全国竞争态势业已形成且日趋白热化。而且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全国快捷交通网络的构建和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产业多元化、旅游服务特色化,旅游品质精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趋势已日益凸显,给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我省旅游业在统筹能力上、规划衔接上、产业融合上、部门联动上等各方面短期内还难以从根本上有所突破。

  三、下半年全省旅游工作的几点建议

  按照全省“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国内旅游总收入需年均增长19.7%,国内旅游人数需年均增长13.8%;入境旅游收入需年均增长14.6%,入境旅游人数需年均增长12.1%。上半年我省国内旅游市场相关指标均超过了“十三五”发展要求,但入境旅游相关指标压力较大。下半年,针对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围绕全年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全省旅游经济发展需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着力引导需求,扩大旅游经济增量

  一是丰富产品供给。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点上积极做好A级景区创建工作;线上提质世界遗产游、红色经典游、历史文化游、古镇休闲游、温泉养生游等经典品牌,创新“旅游+X”融合新业态;面上加快推进全省十二个旅游功能区建设着力开发新兴旅游产品,针对省内和周边省份不同的游客群体推出不同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

  二是拓展客源市场。加大与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旅行商和专业媒体的合作力度,积极拓展高铁沿线客源市场。坚持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四位一体"整合营销机制,建立“中介搭台、企业走台、政府站台”的营销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旅行社、景区等企业主体自主招徕游客。加快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商平台服务水平和市场影响力,构建多元营销体系。依托我省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强化国际旅游合作。突出日韩-长江-岳阳-长沙邮轮度假旅游线、俄罗斯-北京-长沙-韶山红色文化休闲旅游线、韩国-张家界-凤凰观光与民俗体验旅游线、东南亚-港澳台-株洲-永州海外同胞寻根祭祖旅游线、港澳台-衡阳-长沙-张家界-凤凰观光度假旅游线等国际旅游线路营销,加快入境旅游的发展。

  三是促进有效投资。今年,我省旅游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都有较大的突破,但上半年到位资金仅为4.4%,各州要紧盯列入省、市重点名录和10亿以上的旅游在建项目,进一步推进旅游项目有效投资,夯实旅游投资发展基础,增强旅游投资者的信心,提高旅游投资的到位率。

  (二)着力推进转型,激活旅游市场主体

  一是深化市场创新。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特别是体制内企业走上市场化道路。鼓励跨界融合,支持传统旅游企业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支付手段等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依托田园风光、民族文化、民族建筑、手工技艺、生态食材、清新空气等资源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按“十三五”规划要求着力打造100个特色旅游小镇、500个特色旅游村,促进乡村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

  二是打造产业品牌支持旅游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旅游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文化演艺、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旅游企业集团,打造旅游产业品牌,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优势互补、实力强大的现代旅游产业综合体和产业集群。

  三是提升行业品质。以评星评级为抓手,继续推进旅游品质提升。加快服务标准化进程,深入开展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等主题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通过产业发展环境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从“硬件”到“软件”、从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等各方面精心打造,全面提升旅游行业品质。

  (三)着力公共治理,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一是重点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旅游+互联网"建设,加快全省旅游微信公众号开发,重点建设数据中心、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的标杆和样板,以点带面促进全省智慧旅游建设

  二是有效开展市场治理行动重点在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旅游景区环境上下功夫、求突破,开展旅游安全督查、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旅游综合执法和旅游联合执法、旅游经营者失信行为记录、公示和惩治以及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等一系列旅游市场管理创新,确保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三是切实加强行业全程监管。推动旅游行政管理从审批向监管过度,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严厉查处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核定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组织紧急救护演练,严格实施重大案件督办、服务等级退出、旅游目的地警示等监管制度,推动旅游经营服务单位备案登记制度,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监管力度和监管效果。

  

 

  

相关阅读

2016年上半年全省旅游经济形势分析

1039155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