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

湘潭创新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发表时间: 2016-09-19 00:00  

    湘潭市是全国知名红色旅游胜地,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帅彭德怀、开国大将陈赓、谭政和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近年来,湘潭(韶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建设,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5年,湘潭市接待游客37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4.44%。其中,韶山市2015年接待游客16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95亿元,旅游就业人数达3.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7%;推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611元和20819元,为2010年的1.69倍和2.06倍;2015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6.1%,比上年度提高6.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在全省一类县市中排名第一。旅游业正在成为湘潭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湘潭“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载体。

    坚持党政推动,形成融合发展合力

    2014年6月,国家旅游局批准湘潭(韶山)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湘潭(韶山)建成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形象展示窗口、国家级红色旅游示范区。韶山市是湖南省省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由省财政扶持资金1亿元,连续扶持3年,累计扶持资金达3亿元。2015年,湖南省委政研室、省旅游局和湘潭市政府围绕如何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湘潭(韶山)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调研报告》。今年6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湘潭(韶山)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明确“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将湘潭(韶山)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人文旅游目的地和中国红色旅游文化国际形象的展示窗口,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今年7月12日,湘潭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湘潭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通过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验收列为重要工作目标,并出台相关奖励配套政策。

    突出红色主题,发挥传承教育功能

    湘潭(韶山)始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努力把核心景区打造成传承毛泽东思想和韶山精神的生动教材,引导千万游客走进红色景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加快提质升级,丰富教育内容。建设了韶山风景名胜区主入口及游客中心,核心景区实行交通换乘管理,从今年3月25日试运行至6月底已平安发送游客103.97万人,有效化解了核心景区交通拥堵、旅游秩序混乱的老问题,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景区管理更加科学。为净化核心景区旅游环境,提升伟人故里整体形象,今年1月25日前,对毛主席故居周边违规搭建面积约850平方米的52间商铺进行了全部拆除,目前初步完成故居景区提质改造一期工程,完善了毛泽东广场公共服务设施。今年6月28日前拆除了滴水洞入口所有商棚,包括建筑物10栋、经营商铺13户,目前正在对滴水洞景区入口进行重新规划建设。

    二是创新表现形式,提升教育效果。为充分发挥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2015年5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率先在全国推出定时免费讲解,截至今年上半年,免费讲解达8000多批次,基本实现了生平展区观众全覆盖、分批次、免费参观讲解,共计收到观众留言2600多批次,观众满意度达100%。积极创建韶山全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打造了《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毛泽东的反腐倡廉》等多堂精品课程,截至今年6月,教学基地接待全国各地11批次共800多人来韶山开展党性教育。湘潭(韶山)还顺应“互联网+”趋势,完善了“天下韶山”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功能,开通了网上预约系统,建立了韶山各景区景点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智能导游、导览、导航、导购等个性化服务,构建网站、微博、微信三大信息发布平台,加快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理论支撑,打造教育平台。建设了韶山干部教育学院、红色旅游学院等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传播工作,打造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和创作基地。

    推进“红色旅游+”,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湘潭(韶山)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一是推进红色旅游+国家重大战略。韶山市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农业、水利、交通等项目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沪昆高铁韶山南站建设韶山客运枢纽中心,环保公交车覆盖所有乡镇,构建起了便捷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以建设“美丽韶山、全域两型”和“绿色GDP指标体系评价改革试验区”为目标,推进污水管网、节能改造、三边绿化、民居改造;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城乡环境净化、美丽屋场建设、居民素质提升工程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清溪镇获评全国美丽宜居小镇、韶山乡获评湖南省旅游名镇,银田镇列入了省级特色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花海春色·吉祥如意”、“大美杨林·心的家园”、银田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乡村旅游板块应运而生,盛德园、怡然农庄-紫薇园乡村旅游区点及乡村特色民宿等项目不断涌现,全域旅游新格局初步成型。

    二是推进红色旅游+其他产业行业。推动红色旅游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推进产业体系逐步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融合湖湘传统文化建设的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重点文化项目;融合现代农业开发的韶之红航天农业科技园,已发展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融合新型工业打造的毛家食品、丰圆工贸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形成了产、游、销、艺一条龙的产业体系;融合体育产业开发的新动力全地形车国际赛车基地,将打造为全国户外运动和汽车休闲旅游的新亮点。推动红色旅游与科技信息、现代交通、文化文艺深度融合,创建了湘潭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和韶山智慧旅游景区,开通了“韶山伟人”号飞机航班、“中国梦·韶山情”长沙至韶山专列、红色旅游公交巴士。尤其是投资6亿元的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从2014年4月在韶山上演以来,已总共演出500多场,接待游客人数50多万人次,带动韶山主要宾馆的入住率提高40%以上,推动了韶山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三是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以红色文化为纽带,通过资源整合、区域联动,打造了一系列主题红色旅游线路。湘潭市与邓小平故里四川广安市、孙中山故里中山市联合推出了“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行”旅游产品线路,韶山与南岳衡山、江西井冈山结成了“三山”旅游战略联盟。规划推进了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刘少奇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伟人故里“红三角”整合开发,推出了“红太阳之旅”、“毛泽东成长之路”、“青年毛泽东风华之旅”、青年毛泽东游学线路。

    注重改革创新,增强融合发展动力

    坚持开放创新,以创新为动力,加快红色旅游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步伐,提升湘潭对外旅游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湘潭市拥有5A级旅游景区1家(韶山景区),4A级旅游景区6家,其中3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均是4A级以上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4家;四星级旅行社6家。2015年9月,韶山国家级红色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专家组评估验收,编写并被国家标准委员会确定韶山红色旅游服务业标准112个。

    二是积极创建全域旅游。今年2月,国家旅游局将湘潭市韶山市、昭山示范区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湘潭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指出,未来3年,湘潭将按照“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全国性旅游产品、国际性旅游品牌、开放式旅游目的地,将湘潭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湘潭市正在编制“多规合一”的《湘潭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用全域旅游规划统领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精美湘潭等其他规划。

    三是探索国际合作交流。结合中俄两国共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6月28日至7月1日,国家旅游局、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韶山成功举办了“2015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旅游局授予湘潭市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这次活动是我国红色旅游首次在国家层面与外国开展合作,开启了红色旅游国际化新篇章。今年7月20日,湘潭市人民政府在莫斯科举行了湘潭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对接会,异彩纷呈的湘潭旅游宣传和目不暇接的旅游产品推介给参会的俄罗斯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结合全域旅游创建,韶山市、昭山示范区正在推进“1+3”(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旅游综合管理、综合执法模式,成立了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团,搭建了投融资平台,大力招商引资,推进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湘潭还积极推进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今年6月,国家旅游局授予湘潭大学首个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为湘潭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文/黄得意  作者单位:湖南省旅游局)

    

相关阅读

湘潭创新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103915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