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

重磅|读懂杜家毫在罗霄山的三天两晚

发表时间: 2017-01-26 00:00  

  导读:紧锣密鼓地开完省两会后,1月22日至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赶在农历春节前,把2017年首次调研的目的地定在了罗霄山片区的株洲和郴州 

  为何是去这里?先看一组数字:6、406、22.74万。这3个数字,既不是某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不是湘伴全年发稿的篇数,更不是湘伴君今年的年终奖。“6”指的是我省罗霄山片区所包括的茶陵、炎陵、桂东、汝城、宜章、安仁等6个县,全部都是革命老区县;“406”指的是目前片区内还有4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2.74万”则是指贫困人口总数,按照片区234.9万人的常住人口,几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戴着贫困户的“帽子”。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脱贫攻坚是杜家毫此次调研的主题。而在罗霄山的三天两晚,杜家毫都释放了哪些信号?新的一年又将如何抓好脱贫攻坚这项工作?且听湘伴君一一分解。    

  足迹  

  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对于省委书记而言,能抽出3天时间去基层调研,实属不易。不过就在这3天2晚的时间内,杜家毫却加班加点的去了6个县。 

  结合郴州、株洲两地伴粉“密报”和湖南日报这两天的新闻通稿,湘伴君大致画出了杜家毫此次调研的足迹: 

  随机抽查了11个贫困村,实地查看了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慰问了13户贫困家庭,考察了两家企业;在每个市调研结束后,还主持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

  从这样的轨迹不难看出,杜家毫通过身体力行,带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

  这次调研,在湘伴君看来,至少向全省释放了3个信号:

  信号一:撸起袖子抓发展。去年,我省胜利召开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风清气正地完成了省委以及市县乡四套班子换届。可以说,去年各地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抓换届上。现在,班子已选定、蓝图已绘就,各级将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发展上了

  正如杜家毫所言,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撸起袖子、沉下身子、想出法子,把各级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班子选得好不好,路子定得对不对,任务能否完得成,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靠实干来实现。 

  信号二:沉下心来搞脱贫。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包括杜家毫在内的各省市区省委书记、省长也都向党中央签了“军令状”。近些年来,由省委书记、省长签订的责任状,不说没有,但至少不多。如果完不成这个任务,不仅面子上没光彩,更会耽误一个省今后的发展大计。

  也难怪杜家毫会在调研中斩钉截铁地说:“当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首要的工作和必须守住的“底线”,就是脱贫攻坚。只有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踏踏实实地抓紧抓好,才能为其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言下之意,脱贫工作做得不踏实,就没法集中精力抓其他工作。如果哪个县在这件事上做不好,后果你懂的。 

  信号三:带着感情帮老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的这句名言无人不晓。这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在罗霄山脉撒播下的。100年前,这里的老百姓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死伤无数、代价惨重;100年后,如果这里的老百姓还是住在土坯房里,吃不饱、穿不暖,又如何向九泉之下的革命先烈交代。

  3年前,杜家毫在茶陵县参加指导当地党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就作出了“全县3年内必须全部完成土坯房改造”的指示。这次调研,看看县里任务完成的如何,想必也是杜家毫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这次调研中,杜家毫深情地说,青山处处埋忠骨,没有当年老区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我们要不忘初心,多解决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愁的问题,努力让这片红色的土地发展得更快,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好。

  

 

   考验 

  杜家毫在考察点上的足迹,湘伴君不再赘言。但他结合调研情况在座谈会上所发表的讲话,在湘伴君看来,可谓干货十足。在县里特别是在贫困县主政的伴粉们,可得认真研究思考这番讲话了。省委书记说,今后这四条,就是考察和考验领导干部的标准! 

  标准一:脱贫攻坚是领导干部“四个意识”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国内考察了40多次,其中20多次涉及扶贫工作,连续4个新年的第一次国内考察到的都是贫困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要通过扶贫来看我们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具体行动。脱贫攻坚没有取得实效,口号喊得再多、再响,也无济于事

  标准二:脱贫攻坚是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试金石。脱贫攻坚本身是项轰轰烈烈的大工程,但所做的每件事并不那么起眼。帮村里硬化年久失修的机耕道,为贫苦户整修摇摇欲坠的危房……这些看起来不足为道的“微建设”,的确没有拉通一条大马路、兴建一幢高楼大厦来得一目了然、政绩显赫,但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同样高大。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既要看显绩,更要看潜绩;既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既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干什么

  标准三:脱贫攻坚是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试金石。搞脱贫,说大话不解决问题,大水漫灌也不解决问题。产业扶贫也好、易地搬迁也罢,都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一桩桩、一件件做的都是精细活、干的都是“微建设”。搞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谁都会干,但要破解脱贫攻坚中一个个具体难题,不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想点法子,发扬点“工匠精神”,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只会讲大道理,对具体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好办法,能力水平就要打问号。 

  标准四:脱贫攻坚是领导干部意志定力的试金石。在扶贫的问题上,定力最重要。搞一两年就不想呆了,肯定搞不好。中央提出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不能老想着是中央要我干、把我“扣”在这里;而要主动做到我要干,不脱贫、决不下战场。想起当年冲锋陷阵、拼死杀敌的革命前辈,如果这点定力都没有,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称职的干部。

  

  

  方向 

  一路总结经验,一路发现问题,杜家毫也在一路思考摘穷帽、拔穷根的途径方法。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通过实地调研,杜家毫就做好新的一年脱贫攻坚工作,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产业脱贫,要进一步拓宽路子,重在实效。

  劳务协作脱贫,要积极争取输入地支持,重在稳定。

  教育脱贫,要调动学校的积极性,重在补齐义务教育之外的短板。

  医疗救助脱贫,要以完善新农合为基础,重在因人施策。

  易地搬迁脱贫,要坚持就近就业,统筹生产生活,重在从实际出发。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要加快推进“两线合一”,重在精准。

  可以说,寥寥数语、六个“重在”,既是当前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又是今后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悟出其中的道理、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具体举措,想必是每位县委书记、县长在春节休闲之余将要解答的一道思考题。

相关阅读

重磅|读懂杜家毫在罗霄山的三天两晚

10391345

友情链接